本文轉自:雅安日報
□山鷹
當世間春花爛漫之時,人們追逐花期的腳步便亂了。面對著千般萬樣的花,不知哪一種才是心中所愛,生怕錯付深情,惹得花兒“生氣”。穿梭在爭奇鬥豔的花叢間,只覺眼花繚亂。然而,一陣喧囂過後,豔麗也會讓人審美疲勞。踱步花下,卻抓不住意念中那枝花的脫俗之感,花與人彷彿都陷入了平凡之中。於是,一份小小的遺憾悄然滋生:我希望不是因季節變換才知曉花開,而是心裡一想到某朵花,它便以綻放的姿態浮現,含蓄而不張揚,幽香而不刺鼻,見之便銘記於心,離去后仍久久思念。
看花若不能靜下心來,便難以聽到花語;賞花若不夠細緻入微,又怎能從花中獲得激勵呢?在溫柔的春風裡,最愜意的追花之旅,應是與花來一場不期而遇。在人與花對視的那一瞬間,春風化作一條溫軟的絲線,將人心與花蕊緊緊相連,彼此觸動。
在這初春時節,我走進了川西國際農博城。此前聽聞這裡蔬菜瓜果品種繁多,彙聚了雅安及周邊地區的特色農副產品,將雅茶、雅竹、雅果、雅藥、雅魚的“五雅”集於一處,價格也十分誘人。於是,我約上三五好友,一同乘坐公交車前往,準備去“淘寶”。
川西國際農博城裡人頭攢動,商賈往來如織。大貨車滿載著天南地北的蔬菜水果而來,又拉著雅安的農副產品離去。餐桌上所需的食材琳琅滿目,逛了許久,我竟不知該買些什麼。市場里道路交錯如棋盤,我東拐西彎,走進了一個園子。一踏入這裡,喧囂瞬間退去,隱隱有暗香傳來。我尋著招牌看去,驚喜地發現竟藏著一個“蘭苑”。
蘭苑佔地約72畝,店鋪與蘭花種植大棚融為一體。走進店鋪,幽幽蘭香沁人心脾。店內的文房擺件、茶藝茶桌,處處透著雅緻的韻味。就這樣,不經意間,我從嘈雜的買菜場景切換到了靜雅的賞花模式,走進了乙巳蛇年這個充滿蘭香的春天,捧起了無數次在冥想中的那份意境。
梅蘭竹菊,自古便被譽為“四君子”,它們憑藉獨特的風姿與品格,在華夏文化的長河中閃耀著迷人的光芒,作為“歲寒四友”,贏得了無數文人墨客的喜愛,成為他們自勉的物件。
蘭,生長在幽靜的山谷之中,不與百花爭奇鬥豔,獨自散發著清幽的芬芳。它的葉片修長,姿態優雅。古人雲“芝蘭生於深林,不以無人而不采”,其高潔淡雅的品質,恰似隱於塵世的君子,不隨波逐流,堅守著內心的純凈。如今,蘭花從山野移植到城市的一角,雖然生長的土壤發生了變化,但蘭的心、蘭的魂怎會因地點的轉移而改變呢?就像這蘭苑裡的眾多蘭花,種在店家的大棚中,無論品種貴賤,都靜靜地發芽、靜靜地綻放。那細長的葉子、秀美的花枝,宛如翡翠雕琢而成的寶劍,從基部緩緩伸展,呈現出優雅的弧度,線條流暢自然,仿佛蘊含著無盡的力量與堅韌。葉片上翠綠的脈絡清晰可見,就像是用細膩的筆觸勾勒出的生命軌跡,充滿了靈動之美。
蘭花的花朵小巧玲瓏,宛如精緻的藝術品。每一片花瓣都如同精心雕琢的美玉,線條流暢,質地溫潤。淡雅的色彩中,白色的花瓣如同冬雪飄落大地,純淨無瑕,花蕊中的那一點淺黃,仿佛在低訴著百花盛開的春天裡的那份歡欣,給人帶來清新、自然的愉悅之感。一個人,倘若能像蘭花一樣,不張揚、不豔麗地行走在這紛繁的世界中,難道不是擁有了一種超凡的定力與灑脫嗎?
那些名貴的蘭花,原本生長於山野之間,只因遇到了識蘭、懂蘭之人,經過用心培育,才成為名蘭名草。蘭與人之間,必定有著一場雙向的奔赴。那些惜花愛花的種蘭人,在風雲變幻的蘭市中,在培育蘭花的過程中,一定經歷過命運的起起落落。只有心中許下與蘭相伴的諾言,才能始終守著一株株蘭草,經受住市場的考驗。想必,經過多年種蘭,他們也受到了蘭花的啟示,骨子裡染上了淡淡的“蘭色”,談吐間少了幾分張揚,多了幾分飄逸。
離開蘭苑時,春風輕柔地吹拂著,春日的陽光灑滿大地,我身上帶著一身蘭香。與友人相視一笑,我們相約每週六都來蘭苑趕一場蘭花集,相約在春秋兩季來蘭苑,吟我們心中的蘭花賦。從此,遠離喧鬧,棲於貞靜,獨守幽情,面向晚陽。笑斟美酒,邀月共飲,沉醉在這花香之中,安然入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