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一定年紀才發現:書,最養人
更新于:2025-04-14 07:02:01

本文轉自:大連晚報

作家張德芬,年輕時經歷過很多打擊。27歲時,她和丈夫離婚,又辭去了主播工作,失去經濟來源。

面對生活的種種變故,她每天失眠、掉頭髮,體重也直往下掉,非常憔悴虛弱。

直到後來她開始愛上讀書,讀了很多心理學、文學方面的作品。這些書籍,不僅療癒了她的內心,也讓她開始探尋自我。隨著大量讀書,她慢慢從焦慮中走出,不僅有了新的事業,整個人也容光煥發。

有次,一個老朋友就問她:你看上去真年輕,氣色也好,怎麼保養的?她笑著說:多讀書,閱讀能讓人脫胎換骨。

人到一定年紀就會發現,書籍,才是世上最好的良藥。書能健腦,也能怡心,可以幫你調養情緒,也能讓你精神鬆弛從容。到了一定年紀,多讀書,就是對自己最好的滋養。

曾國藩說:“人之氣質,由於天生,本性難變,惟讀書可變其氣質。”

讀書,就像春雨一樣潤物無聲,在不知不覺中,塑造你的言談舉止。

民國才女林徽因,單就相貌而言,並沒有傾國傾城的明艷五官。然而梁思成初見她時,曾忍不住感歎:“她的美在神態,而非五官。”金岳霖更是以“一身詩意”來讚美她……

林徽因這份獨特的氣質,其實都離不開書籍的陶冶與浸潤。她出生於書香世家,自幼與書為伴,幼時就讀古典文學,長大后又廣泛涉獵西方文學。大量的閱讀,塑造了她不凡的談吐和優雅的舉止。也使得她的氣質裡,既有東方人的細膩溫婉,又有西方人的開放灑脫。

你讀過的書,其實都會化作養分,由內而外地重塑著你。

到了一定年紀,學會用書籍,給自己的精神和生命化妝。書讀多了,有了豐富的文化底蘊,你的氣質自然會在潛移默化中得到昇華。

作家赫爾岑說:書籍是最有耐心和最令人愉快的夥伴,在任何情緒低落的時刻,它都不會拋棄你。

人過三十,難免要面對越來越沉重的生活壓力。當你感到焦慮、壓抑的時候,不妨藉助書籍的力量,及時調養好情緒。

美國心理學家詹姆斯經過研究發現:在各種緩解負面情緒的方式中,閱讀效果最佳,6分鐘內就能使不良情緒降低68%。

書讀多了,自能止住內心的決堤,安放好喜怒哀樂。書籍能夠驅散所有負面情緒,用閱讀將身心調成飽滿的狀態,是對自己最大的善待。

莎士比亞說:“書籍是全世界的營養品”。

閱讀的意義,不僅在於增長智慧,更能讓你擁有健全的思想,和自由的靈魂。

人過中年,誰都逃不掉情感、家庭、職場帶來的種種疲乏。但讀書,卻能打開另一方天地,讓我們獲得源源不斷的滿足和滋養。文 每晚一卷書

高原上的照亮與成長
高原上的照亮與成長
2025-04-07 06:39:33
千年石窟做“針灸”
千年石窟做“針灸”
2025-04-06 11:04:32
碗窯里的千年回望
碗窯里的千年回望
2025-04-06 08:50:12
悠悠秋千 蕩越古今
悠悠秋千 蕩越古今
2025-04-06 08:49:51
雜技《蹬傘》
雜技《蹬傘》
2025-04-06 08:49: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