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子都有自己的喜怒哀樂,有時候因為一點小事,就鬧的不可開交,讓人很是頭痛,因為這件事情,說不定什麼時候,就會爆發,讓人措手不及,心力交瘁。
今天,老闆在家裡大發脾氣,明明要自己來收拾,卻偏偏不讓我來,真是氣死我了。
都大一了,他的工作還沒有完成,就讓我去做,他自己不願意做,我就替他做。
小孩子被媽媽慣壞了,那都是媽媽慣壞了,有的媽媽特別能幹,小時候什麼都替孩子想。
於是,他就養成了凡事都要自己動手的習慣,慢慢的,他們就什麼都不願意做了。即便是將來他長大了,自己能做的事情,也都是交給媽媽去做,不管是年齡還是習慣,想要真正的成熟,都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
這其中,除了母親的溺愛之外,還有一個很大的原因,那就是他一直以來都沒有得到過父母的照顧,所以,他才會如此的想念自己的父母。
要麼是因為工作太忙,要麼就是因為陪伴孩子的時間太少,所以,她才會撒嬌,尋求爸爸媽媽的説明。
還有一些孩子,他們沒有獨立的能力,也不會自己動手,習慣了讓父母幫他們做,他們擔心自己做得不好,父母會不高興。
有的父母對孩子的工作比較挑剔,有的父母對孩子的要求比較苛刻,總是挑剔孩子的缺點,這樣孩子的工作積極性就會降低,甚至不願接受他人的指責,就會產生消極的情緒。
這孩子為了讓自己的父母給自己收拾屋子,故意大哭大鬧,這種事情,做父母的總是做錯了。老是用拳頭毆打兒童是不恰當的,這不但會對兒童的身體造成傷害,還會對兒童的心理產生影響。
而且,揍過之後,或許還會自己收拾一下,但收效甚微,甚至還會因為某種消極的情緒而產生消極的反應。
比如,他們會故意不做,會犯錯,會把事情弄得一團糟,甚至會敷衍了事,這些都是他們的家長所不希望看到的。畢竟,如果你不是真心喜歡她,而是被她逼迫,那就不好了。
有些家長會非常憐悯自己的子女,覺得這是很小的事情,完全可以自己來解決,於是,在這樣的錯誤回應下,小孩的哭鬧就成了對付家長的“武器”。
一切問題,都是用哭鬧來解決,並且愈演愈烈,同樣,父母的哭鬧,也會給孩子造成一種心理上的保護,讓孩子喪失了自己的獨立,喪失了自己的主見,從此一事無成,無論做什麼都不會成功。
為了一個簡單的清潔問題,就鬧得天翻地覆,這是很多父母都會做的,但是如果是用另外一種方法,那就是哭鬧,或者是打掃,那麼這些父母會怎麼做?
方法一:改善生活自控能力
小孩子經常會哭,但是這隻是他們最常見的一種表達方式,但是只要在父母的引導下,多培養孩子的自製力,就能有效的解決這種問題。
當孩子遇到問題時,他們就不會哭鬧,而是會通過語言來表達自己的不滿和需求,父母告訴你的最好的自我約束方式,同時也要合理的拒絕。
這是一種自律,父母要對孩子進行規則意識的培養,讓孩子知道什麼是應該做的,什麼是應該做的,這是樹立規則的最好方法,也是提升孩子自控能力的主要方法。
方法二:培養兒童的語言表達能力
父母應該加強對他們的表達能力的訓練,讓他們可以用語言來表達自己的想法,不要只會哭鼻子。在平時的生活中,要多跟孩子溝通,加強親子之間的溝通,這是提升語言表達能力的最好方法。
方法三:教孩子做家務
家庭作業不僅要由媽媽一人承擔,更要由全家人共同分擔。
比如如何整理自己的行李,如何鋪床。也要學會怎樣安排自己的一些家務,可以按照某種順序來完成,這樣既有條理又有目標,還可以把事情做得更好。
方法4,父母可以與孩子一起做
要調動幼兒的積極性,父母可以在幼兒的參與中進行指導。特別是在孩子很抗拒的時候,如果父母能積极參與,就能調動孩子的積極性。
而且,如果把它當作一個遊戲,人們就會更願意去做,比如:“讓我們一起來比賽吧。”
不要小看一個小孩的哭鬧,這種情緒會對小孩的行為產生極大的影響,導致其任性,並且無法獨立生活,如果沒有自我管理的能力,是無法獨立生活的。
讓他們學會照顧自己,學會做家務,學會自我控制,並在有需要的時候主動參與。
校對 莊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