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北條家還有源賴朝家的滅亡其實都是沒有做好一件事,那就是防範外戚。而足利家比前北條家聰明的多,室町幕府的制度也比鐮倉幕府更加嚴密,真正做到了“防火防盜防外戚”,所以避免了鐮倉這樣的結局。
在日本的武士社會,外戚是一個很微妙的存在,首先外戚和本家往往不是同姓的家族,本身是另外一股勢力。但是外戚麻煩的是,古代日本不像宋代以後的中國,必須由父系血統的子孫繼承家業。在古代日本,母系帶有主家血統的外孫也是有繼承權的,而且具有血緣關係的外公或舅舅對年幼的將軍也有監護權。
如果外戚勢力要篡奪主家的位置,底下的家臣們會認為這是主家的內訌,即使跳反到外戚家那邊也不會認為自己是背叛主君家,內心也沒有任何心理負擔。某種程度上說外戚比單純的沒有血緣關係的臣下還要危險,臣下下克上的時候除非碰到道德特別低下的,一般還是顧及一點面子。他們即使奪取主君的權力,也很少會滅掉主君家族。
室町幕府將軍足利家族最後就是佔了這個便宜,滅亡足利家政權的是沒有血緣關係的臣下織田家,讓足利義昭放棄將軍之位的是同樣沒有血緣關係的以前的臣下之臣的豐臣家。這兩個不是外戚的舊家臣家族還是給足了足利將軍家的面子。
而源賴朝家和前北條家就沒有這麼幸運,他們都是亡在外戚頭上。前北條家能成功篡奪源賴朝後裔的權力,靠的就是外戚的身份。身為親舅舅的北條義時是鐮倉二代三代將軍的長輩,對於他們有天然的監護權。
而前北條家興起於外公和舅舅篡奪外孫外甥的大權,最後卻也報應不爽亡在了另外一種外戚,也就是有繼承權的外孫手上。某種程度上說足利家也是前北條家的外戚,他們代代和前北條家通婚。足利隆雖然是上杉家的女人所生,但是他的祖母,曾祖母還有曾曾祖母連續幾代母系祖先都姓北條。
足利尊先生,初孝先生,【尊卑分脈。】稱又太郎,【太平記、足利家傳。】下野人也。其先出自源義家。義家生義國,義國長子義重為新田氏,次義康為足利氏。義康子義兼娶北條時政女生義氏。義氏生泰氏,泰氏生治部大輔賴氏,亦皆北條氏之出也。賴氏生式部丞家時,家時生讚岐守貞氏。貞氏亦北條氏外孫,即尊氏父也。
《日本歷史.將軍列傳》
足利尊氏的正妻赤橋登子其實也是北條家分家出身
為什麼新田義貞一個落魄的武士家族能夠滅亡鐮倉幕府,佔領鐮倉?除了新田義貞自己本身英勇善戰堪稱一代名將外,足利尊氏支援他滅亡前北條家,而且把自己年幼的長子千壽王也就是後來的二代將軍足利義詮送到新田氏軍中當他當總大將也是原因之一。
因為流著幾代北條家母系祖先血統的,母親也是北條家分家的女兒的千壽王大人足利義詮一到新田義貞軍中,性質就完全變了。義貞軍就再也不是臣下造反的亂軍,而是可以說是説明外孫奪取主家權位的義軍了。這場針對前北條家的戰爭也就從臣下造反變成了家族內鬥。前北條家的家臣也不會拼死作戰,因為外孫繼承主家位置的例子實在是太多了。以前鐮倉幕府的四代藤原將軍不就是源家外孫繼承將軍之位嗎?
足利尊氏最後讓自己的二兒子足利基氏去當鐮倉府的將軍,在關東成立一個分家。還讓鐮倉足利家代代用“氏”這個前北條家族的當字,也是有原因的,這裡面有很深的安撫前北條家的舊臣的意思。
而足利家建立幕府當上將軍之後,他們在制度上頗有創新,真正做到了“防火防盜防外戚”。足利家聯姻的外戚家族並不像源賴朝家和前北條家一樣是出身武家的武士家族,足利家反而熱衷於和京都的公卿家族結婚,我們看一下歷代足利將軍家的將軍正夫人也就是御台所的家族出身就一目了然。
如圖所示,除了一代將軍足利尊氏是在鐮倉時代結婚,按照慣例娶的是北條家分家赤橋家的女兒外。足利將軍家聯姻的物件大部分都是公卿家族,其中聯姻最多的外戚家族就是日之屋,日野家是關白家族藤原家的一個分支,這個分支以儒學文章見長,在朝廷最高能做到正三位的大納言。
日野家は儒學と文章を家業として代朝廷に官方え、主たる者は文章博士、Daisuke Shikibeを佛經て公卿に昇った。大學校長に任じられることも多かった
足利將軍家之所以多次和日野家通婚,除了希望自己在朝廷裡面有助力,日野家當年幫足利尊氏拿到光嚴上皇討伐后醍醐天皇的院宣,讓足利尊氏成功從叛軍變成説明上皇向天皇奪回皇位的官軍,確實是勞苦功高外。恐怕更深層的意思是日野家是公卿家族,本身擅長文章不懂軍事。
因此日野家完全沒有奪取足利家將軍之位的能力,反而只有依附於足利家才能在朝廷裡面耀武揚威。足利家就這樣消除了外戚奪位之患(除了日野家之外,其他通婚的家族近衛家涉川家正親町家也是沒有威脅的公卿,細川家是足利分支,只有六角家這個武士家族是例外)。即使後面有沒有血緣關係的臣下奪權,臣下也多多少少會給老主公面子讓老主公家好好養老,足利家也就免去了前北條家那樣的滅族之危了。
這也就是足利家生存到最後的真正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