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一公司稱復活約 12500 年前滅絕的恐狼,可信度有多高?若屬實未來還能復活哪些已滅絕的動物?
更新于:2025-04-11 03:45:36

你以為的恐狼復活:

實際上的恐狼復活:

簡單來說,這家美國公司修改了與狼體貌相關的10個基因[1],總共進行20次的基因編輯,修改的特徵包括:

更大的體型,白色的皮毛,更寬的頭部,更大的牙齒,更有力的肩膀,肌肉更發達的腿,以及特有的發聲方式,尤其是嚎叫。

然後他們就聲稱復活了恐狼(Aenocyon dirus)

這個過程,相當於修改人的10個基因,讓人變得:

更大的體型,濃厚的皮毛,更寬的頭部,更大的牙齒,更有力的肩膀,肌肉更發達的腿,以及特有的發聲方式,尤其是嚎叫。

然後就聲稱復活了步氏巨猿(Gigantopithecus blacki)

  • 恐狼:我是誰,我在哪裡?
  • 步氏巨猿:我是誰,我在哪裡?

你還別說,人與步氏巨猿的基因差距,和狼與恐狼的基因差距還真的比較接近。

恐狼最後出現的時間是110,000 年前,這個時期狗都已經出現了[2]

再加上形態上和狼非常接近,因此一開始古生物學家直接通過形態特徵,把恐狼歸類到了犬屬。

而恐狼的復原圖,自然也是非常接近狼的:

然而,後來的分子生物學證據,就直接打臉了。

通過基因分析,發現恐狼和狼不僅有生殖隔離,而且分離出來的時間遠至57010,000 年前[3]

它們的相似特徵,僅僅來源於相似生態位的趨同演化。

這下就尷尬了。

恐狼隨後被分類到了犬屬之外,但依舊還在犬亞族內,屬於最基幹的位置。

可以看出,胡狼屬的黑背胡狼(Canis mesorelas)和側紋胡狼(Canis adustus)作為現生犬亞族,與狼親緣關係最遠的類群,它們出現在37010,000 年前,而祖先分化出來的時間則早在51010,000 年前。

這都比恐狼分化出來的570萬年更近。

也就是說,雖然恐狼的分類關係,暫時放在了犬亞族,但其實你單獨給它成立一個恐狼亞族也是可行的。

而步氏巨猿生活在80010,000 年前[4],歸類在人科-猩猩亞科,與人類共通祖先生活在120010,000 年前。

單純從分類歸屬以及時間上,步氏巨猿與人類的關係,似乎比恐狼與狼的親緣關係更遠。

但其實,人類對人猿總科的研究最細,分類上其實也更加的細膩。

如果我們從代系上來看,步氏巨猿與人類的關係甚至更近。

類人猿的平均性成熟時間在10歲左右,狼性成熟時間在2~3歲。

也就是說,同樣是100萬年的時間,類人猿的代系大約在10萬左右,而狼的代系達到35~50萬代。

1200萬年的時間,類人猿約120萬代。

570萬年的時間,恐狼約280萬代。

雖然恐狼出現的時間更晚,但與現生同科動物的代系差距卻是步氏巨猿的2倍。

其實,從基因層面上來看,恐狼與狼的親緣差距,也比步氏巨猿與人類的親緣差距更遠。

雖然我們無法直接得到數據差異,但我們可以通過間接的方法來對比[5] [6] [7] [8] [9]

人與黑猩猩的基因組差異約1.5%,與猩猩的基因組差異約3%,與步氏巨猿基因組差異為3.1~3.8%。

灰狼與狗的基因組差異在1%以下,與不同人種之間的基因組差異相當。

灰狼與郊狼可以雜交,通常認為基因組差異在1~2%。而灰狼與非洲野犬不可雜交,基因組差異可能超過7%。

而恐狼與灰狼的關係,比非洲野犬與灰狼的關係還更遠。

也就是說,恐狼與灰狼的基因組差異,最高可能超過10%,最低也至少超過5%。

恐狼滅絕的原因,也正是因為與其它犬科動物沒有基因交流,最終因為演化瓶頸而滅絕。

  •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的研究方法和數據,可能影響相似/差異度的結果。例如,後來有研究表明,,黑猩猩與人類基因組差異為4%[10]。當然,這並不意味著人與黑猩猩1.5%基因組差異是錯誤的,因為前者實際單純指蛋白質編碼對應的基因,後面還包括3%的插入和缺失,可能更多涉及到基因調控,而不是直接的氨基酸序列改變。

考慮到絕大多數物種的基因差距研究,要麼用線粒體、要麼用蛋白標誌物,很少像研究人類基因這麼細膩。所以,我們依舊可以初步得出:

恐狼與灰狼的基因差異,可能大於步氏巨猿和人類的基因差異。

即便退一步,放在一個比較寬的範圍討論,我們也可以認為二者的基因差距比較接近。

總的來說:

通過編輯10個基因,就聲稱復活了恐狼。和編輯10個人類基因,就聲稱復活步氏巨猿是一樣荒誕的。

美國該公司的研究人員對媒體聲稱的是,他們已經對恐狼進行了全基因組測序,無法告知具體差異,而是聲稱共用了99.5%的基因。

值得注意的是,這一句話反過來,應該是存在0.5%基因沒有共用,而不是差異是0.5%。

因為,即便是相同的基因,也可能存在不同的修飾和表達差異。

也就是說,在該公司沒有公佈具體差異以前,是無法直接得出鹼基對差異數據的。

國內外媒體都通過99.5%的數據推測鹼基對的差異,其實是有問題。

狼基因組中的24.5億個鹼基對‌,從氨基酸序列的角度來說,即便我們按照5%差異的保守數據來估計,也應當有多達1億數目的鹼基對差異。

如果考慮到非氨基酸序列的插入和缺失,鹼基對差異更是可能高達數億的規模。

哪怕我們再退退退一萬步。

我們不要求還原所有的蛋白質。

僅僅做到每一個基因來擬態恐狼,那也是需要編輯上千個基因,才能做到真正的從內到外的擬態。

僅僅編輯10個與外表相關的基因,可能相當於把這個東西當做是蛇了:

顯然,要真正的做到復活恐狼,是一個無比龐大的基因工程。

研究團隊既然進行了完整測序,但卻沒有直接插入恐狼的基因片段,想必是根本做不到的。

因為直接插入,基因差距實在是太大了,可能胚胎根本存活不了。

那麼,有可能直接全部基因編輯來實現復活恐狼嗎?

現階段,人類也是根本不可能做到的。

因為基因編輯的脫靶率至少也有1%左右,精準的全基因編輯,現階段是根本不可能的。

考慮到龐大的編輯量和精確率。

未來可能需要寄託於非常先進的AI和納米機器人了。

所以,真正的復活古生物終究是一種科幻暢想。

  • 並不否定相關研究的現行意義,但奪人眼球報導,看起來就是純粹的商業行為。

該公司聲稱還要繼續“復活”猛獁象,但其實復活的猛獁象,相當於基因版的這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