瞭望 | “打卡”失序 農耕“受傷”
更新于:2025-04-07 20:13:15

  文 | 魏雨虹

  安徽池州麥田中的一棵樹,原是農戶為農忙者遮陽所種,由於被一些網友賦予“孤獨的樹”意象,意外成為網紅“打卡”點。農戶反映,因為太多人跟風,樹周邊5畝小麥遭踩踏,經濟損失達五六千元。這一情況提示,需對失序的“打卡”行為加以規範,莫讓“打卡”擾農、農耕“受傷”。

  農戶反映,打卡者將椅子搬到田地拍照,將自行車騎進田裡擺造型,躺在麥子上拍短視頻等,此類行為顯屬不文明行為。追尋詩和遠方,不能以破壞農業生產生活、損害別人切身利益為代價。即便被社交媒體傳播、為網紅經濟裹挾,打卡者也應堅守尊重他人的底線,不在流量狂歡中忘乎所以。

  更深層來看,包括“打卡”行為等在內的網紅經濟,正在考驗鄉村治理能力。一方面,管理者應在接住流量與護好農田之間找到平衡。比如通過架設觀景棧道、設置隔離帶等方式,物理區隔打卡區與農田區,既保護好莊稼,又盡量滿足遊客拍攝需求。

  另一方面,將意外走紅的生態資源轉化為鄉村振興機遇,需要建立合理的利益分配機制。目前,農戶承擔了遊客湧入的成本,包括莊稼損失、農機通行受阻等,卻未從流量中獲益。若農戶無法共用網紅經濟紅利,類似衝突可能再次上演。這就需要從長遠著眼,考慮網紅景點“打卡”收益反哺農戶、將流量導向農產品銷售等方式,讓農戶更好共享紅利。

  鄉村的價值首先在於其作為生產空間的功能性。鄉村發展,應遵循“春種秋收”的生存邏輯,尊重土地、敬畏農耕,引導流量更多更好為鄉土賦能。

一紙潤千年
一紙潤千年
2025-03-31 10: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