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錢江晚報
全村人搶著做東
“贊助”名單已經排到2049年
這頓清明飯
不團結是燒不出來的
天山村“清明飯”現場 受訪者提供 |
本報訊 4月4日,中午11點半,兩掛鞭炮在金華市磐安縣仁川鎮天山村的羊氏祠堂前響起。回鄉祭祖的鄉親們一聽就知道,今年的“清明飯”做好了。
紅燒肉、白灼大蝦、家常豆腐、炒空心菜……一道道熱氣騰騰的菜品陸續上桌,飯桌上的氛圍也開始熱絡,許久未見彼此的鄉親們閒話家常。今年贊助“清明飯”的村民羊耀全說:“很開心。完成這件事之後,覺得心裡特別踏實。”
看著祠堂裡擺上的20余桌坐得滿滿當當,天山村村支書羊寶心裏挺欣慰。這正是他當初組織“清明飯”的初衷之一:“鄉親們難得聚這麼齊,大家藉著飯局還能增進下感情。”
天山村是個山區村。早些年,村裡沒有什麼產業,不少村民選擇出去發展。有些離開故土的鄉親們春節都不回來,只有清明才會回鄉祭祖。
但這些從很遠的地方趕回天山村的鄉親們,自家房屋已經久無人住,想要生火做飯很麻煩,清明節中午這頓午飯,常常選擇吃點餅乾等零食對付一口。
“有些鄉親不遠千里回來一趟,在家門口卻吃不上一口熱乎飯。”這讓羊寶心裡挺不是滋味的,他決定自掏腰包,給這些歸鄉的親朋們做一頓“清明飯”。
2016年清明節這天,羊氏祠堂裡擺起了桌子,召集回鄉祭祖的鄉親們來宗祠用餐。
羊寶一帶頭,其他村民也坐不住了。“這件事不能只讓你一個人承擔,我們都要參與!”就這樣,每年換人做東,輪流請回鄉祭祖的鄉親們吃飯。
誰先請?不少村民都著急搶名額,羊寶乾脆寫了一份“贊助名單”,大家報名,按順序排定負責清明飯的年份。“超過75歲的可以申請插隊,先請客。”
今年,這份名單已經排到了2049年。
雖說是一個人做東,其實離不開大家的幫忙。用餐的人多,買菜、洗菜、燒菜都需要人手,而村民們都自願服務,“只要喊一聲就都來了。”所以村支書羊寶說:“這餐飯,不團結,是燒不起來的。”
今年,在羊氏“清明飯”的帶動下,天山村的另一個大姓氏陳氏也在祠堂裡擺上了“清明飯”。在村支書羊寶看來,這個清明村裡一共40多桌“清明飯”,不僅凝聚起了回家鄉親們的心,還為天山村的和諧發展注入了不竭力量。去年,天山村已經憑藉“磐安武功山”“磐安阿勒泰”等標籤出圈,不過羊寶覺得,村子的發展還能更上一層樓,天山村的未來肯定會越來越好。 本報記者 梁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