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岳陽日報
田野晴子 Busy。
岳陽日報3月24日訊(喻姣美唐仲秋)一年之計在於春。近日,岳陽樓區西塘鎮岳彭村溫室育秧大棚里一派忙碌景象。伴隨著機器的轟鳴聲,秧盤、基質肥、種子等在自動化育秧流水線上經過營養土填充、澆水、播種、覆土等工序後,轉入大棚內的密室進行催芽,整個育秧過程簡單高效。“在溫室大棚機械化育秧的助力下,不僅加快提升了育秧速度,也大幅提高了秧苗的成活率,同時降低了用工成本。”據種糧大戶任有為介紹,以前,傳統育秧方式完全依賴人工,需要時刻關注溫度和濕度的變化,容不得半點馬虎。現在,合作社有了機械化育秧,自動控制溫度、濕度和光照,工作輕鬆多了,人數也從原來的二三十人減少到現在的七八個人。
今年32歲的任有為,從湖南第一師範學院畢業后一直在上海工作。2020年,他回鄉創業,開展水稻種植,專攻農業科技。他通過請教專家、購買書籍、上網自學,認真學習和實踐良種選購、土地改良、病蟲識別與防控、水肥管理等糧食生長每個環節的知識。為了觀測水稻蟲害,他常常起早摸黑蹲在田裡,一蹲就是幾個小時,一觀察就是連續一個月,全然顧不上蚊蟲叮咬。憑藉自身的努力,他在一年內基本掌握了水稻綠色生產的技術。
通過幾年的艱辛付出,任有為成了當地有名的種植專業戶,2021年還創立了湖南友為生態農業有限公司。眼下,任有為的田地基本實現全程機械化,從耕田、插秧到收割都不需要大量工作力。農忙時節,他會請村裡的脫貧戶前來幫忙幹活;周邊村民有農機壞了,一個電話他便上門免費維修。
“父母種了一輩子田,我回來算是子承父業了。”任有為說,父母一輩對家鄉、對田地有著深厚的感情,自己願意成為一名新型職業農民。未來,他決心在“科技通、機械精”上繼續發力,打造社會化服務聯合體,為農民提供全方位的生產服務,讓農民成為人人羨慕的職業,讓農村成為更多人嚮往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