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歲之後,重新激活自己
更新于:2025-03-26 08:40:59

本文轉自:大連晚報

你有沒有一種感覺??年紀越大,時間過得越快。

童年的時候,在鄉野的田地里奔走,在夏日的蟬鳴中昏睡,日子漫長得彷彿沒有盡頭。

但中年以後,日子單調沉悶,感覺時間呼嘯而過,眨眼就是一年。

年復一年,讓人焦慮,讓人悵惘。

在進化心理學上,焦慮是一種心理機制,督促人做出行動,做出改變。

劍橋大學教授大衛·班布里基在《中年的意義》中說:“早年的生命因為新的挑戰而延長,中年的生命因為缺乏新的經驗而在眼前壓縮。主觀上的時間加速,讓人們產生急迫的感覺,讓我們重新思考自己未來的生活。”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生命就像一個水潭,沒有活水,就只能慢慢渾濁,慢慢腐敗。

中年以後,學會打開自己,嘗試新的事物,人生才能重新激活自己,煥發生機。

古人說:四十不惑。

在古代,四十歲的人已經可以說對人生的疑惑很少了。

但現在時代發展太快了,一旦停下腳步,就很容易成為時代的殭屍。

《精英日課》裡有這樣一句話:

你觀察一下身邊的某些中年人。跟年輕人相比,他們的價值觀已經焊死,他們談論的話題越來越單一,他們的思維模式高度可預測。他們已經失去了靈氣,開始變得麻木、沉悶。

永遠不要給自己的頭腦上鎖,永遠不要給自己的心理設限。

活到老,學到老。

保持饑餓,保持好奇,才能在沉悶的中年生活中重新啟動自己。

聽過一個名詞:社交蝴蝶。

意思是說擅長社交,愛搞人際關係的人。

我第一次聽說這個詞,感覺是貶義詞。但是後來發現並非如此。

那些在生活中的社交蝴蝶,他們接觸到的人更多,頭腦更活絡,遇到的機遇反而更多。

中年以後,不要封閉自己的圈子,盡可能地豐富自己的社交圈。

跟不同的人打交道,在潛移默化中跟上社會進步的節奏,人才不會僵化。

學會更新自己的社交圈,人生才能擁有新的可能。

中年,是人類獨有的階段。

儘管體力精力在衰退,思維和圈子也開始逐漸固化。

但是,相比於年輕人,我們的經歷更多,經驗更豐富。我們的情緒更加穩定,心智更加成熟。

對比老年人,我們的精力則更加充沛,思維則更加敏捷。

畢淑敏就曾說:我渴求延長我的中年。這是一生中最好的時候。

只要學會打開自己,打開頭腦和圈子,重新激活自己,啟動人生。

中年,自然可以轉危為機。

文 洞見yimo

如何培養孩子的性格
如何培養孩子的性格
2025-03-28 05:56:50
簡單,能不做就不做
簡單,能不做就不做
2025-03-25 22:35:36
將1塊錢轉帳P成6500萬
將1塊錢轉帳P成6500萬
2025-03-26 00:19:41
豬八戒吃西瓜
豬八戒吃西瓜
2025-03-26 03:1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