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南方日報
赫鵬翀
理想農業打造的標準化工廠。受訪者供圖
理想農業準備將現有的20多畝場地全面改造成標準化工廠。受訪者供圖
工作人員為星斑鯛餵食。
赫鵬翀攝
星斑鯛有著海魚和淡水魚的雙重優勢。
赫鵬翀攝
既有海魚那樣鮮嫩美味的口感,又有堪比羅非魚一樣的高性價比,還能在淡水中耐受4℃左右的低溫環境,這種近乎完美的魚類養殖新品種如今已悄然在陽西“安家落戶”,它就是星斑鯛。
種苗是養殖行業的“晶片”,也是戰略性、基礎性的農業核心產業。近年來,陽西著力寫好“海的文章”,注重全產業鏈開發,做大做強海水種業等相關產業,推動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
作為星斑鯛的“娘家”,陽西縣理想農業科技有限公司歷時6年時間潛心研發這一魚類養殖新品種,以農業新質生產力構建起星斑鯛全產業鏈,旨在撬動產值達100億元的產業發展。
●南方日報記者赫鵬翀
破解星斑鯛“卡脖子”難題
“我們公司從2019年開始啟動星斑鯛培育專案,就是想通過‘海魚淡養’的路子,解決傳統鯛魚養殖週期長、成本高、後代品質弱化等問題,從而實現在岸上進行工廠化養殖的目的。”陽西縣理想農業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梁大霄說。
雖然此前也在農業領域摸爬滾打了很長時間,但梁大霄坦言,自己一直沒有找到非常滿意的養殖品種。一次機緣巧合,讓梁大霄瞭解到這種具備集多種優點於一身的神奇鯛魚,他隨即開始聘請技術人才,投資興建養殖和研發設施,並把這一全新品種命名為星斑鯛。
“以前也有企業嘗試培育和養殖這種鯛魚,但並未獲得成功,主要原因就是沒有解決耐寒的問題,水溫低於15℃就會大批死亡。”梁大霄說,為了讓星斑鯛能夠順利在陽西“安家落戶”,公司不斷加大科技研發力度,在專家團隊的攻關下,通過雜交技術終於破解了星斑鯛的耐寒問題。
近年來,該公司在星斑鯛的培育養殖方面投入近1000萬元,在研發經費方面的投入就高達300萬元。企業自建的研發團隊相繼克服了一系列“卡脖子”難題,為星斑鯛的健康成長保駕護航。
“星斑鯛現在不僅可以在4℃左右的水溫中養殖,而且對水質的要求也不高,非常適合在我國南方地區大面積推廣。”梁大霄說,星斑鯛在海水和淡水環境里都能養殖,但在淡水裡養殖更具優勢,養殖週期相比在海水中能夠減少4個月左右,可大大降低養殖戶的投資成本。
手機里實現“數位養魚”
除了易於養殖和推廣之外,星斑鯛的品質和口味也十分出眾,在水產領域具有較高的性價比。
據瞭解,星斑鯛雖然是在淡水里養殖,但依然保持了在海水中養殖的特性,而且海魚基因佔比達75%左右,所以肉質非常類似海魚,口感也非常好。此外,星斑鯛的魚背和肩部較寬,所以肉質含量更多,目前最大可以長到8公斤。
星斑鯛的吃法也多種多樣,既可以清蒸、紅燒,還能製作水煮魚、酸菜魚等菜品,還可以作為預製菜等產品的原材料。
“星斑鯛在價格方面更有優勢,我們公司的研發目標就是推出一條‘人人都能吃得起的高品質魚’,所以在口味和肉質方面都要達到高品質。”梁大霄說,公司自主研發應用數字化養殖手段,實現了對水質、水溫等多項數據指標的實時監控。
如今,工作人員只要輕點手機螢幕,就可以通過APP即時掌握星斑鯛養殖池裡的多種數據,並根據相應的數據採取養殖預案,在實現“數位養魚”的同時,也有效降低了養殖風險。
讓星斑鯛“游”向全國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為讓星斑鯛走出陽西、“游”向全國,陽西縣理想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積極探索和推廣工廠化養殖模式,旨在為養殖戶提供一整套成熟的養殖方案。
“星斑鯛可以在傳統的土塘里養殖,但是通過工業化養殖,不僅能夠進一步提升養殖密度和產量,還能更好地抵禦颱風等災害的侵襲。”梁大霄說,在工廠化養殖模式下,一個常規10米直徑的迴圈水養殖池裡可產出1萬斤星斑鯛,產量是傳統土塘的10倍左右,並且養殖尾水處理等問題也能夠“一站式”解決。
為更好地推廣星斑鯛這一新品種,陽西縣理想農業科技有限公司作為縣級重點農業龍頭企業,探索推出了“公司+合作社+養殖戶”的代養合作模式,最大程度降低了農村群眾的養殖風險。
“我們為合作社和養殖戶提供全套設備和技術,並且提供養殖技術培訓和全程指導,他們只需按照我們專家團隊的要求,做好養殖各個環節就能夠確保收益。”梁大霄說,公司目前已在織篢鎮建設了星斑鯛展示和培訓基地,可以為合作社和養殖戶提供技術培訓,培訓合格后還頒發認證證書,讓養殖戶成為星斑鯛“土專家”。
陽西縣理想農業科技有限公司準備將現有的20多畝場地全面改造成標準化工廠,目標年產10億尾高品質商品魚苗,孵化後養殖總產值預計可達100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