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蟾串起致富產業鏈
更新于:2025-03-26 12:32:24

本文轉自:濰坊日報

  □本報記者 劉曉傑

  蟾蜍變身“金元寶”,閑田變成聚寶盆。這是3月18日,記者在濰城區望留街道柴家村採訪時的所見所聞。

  在柴家村西側的農田裡,坐落著農盛金蟾養殖中藥研究基地。當日上午10時,記者走進基地,農盛養殖(濰坊)農民專業合作社負責人張克富正在池邊檢查灑水設施並察看種蟾情況。

  “蟾蜍全身都是寶,蟾酥、蟾皮、蟾衣、蟾頭是名貴藥材,蟾舌、蟾心、蟾膽、蟾肝這些也是可以入藥的,養殖蟾蜍的經濟價值很高。”說著,張克富用竹竿碰了一下旁邊的水池,靜悄悄躲在水池邊的蟾蜍受到驚擾,紛紛“撲通撲通”跳入池中。

  鄉村要振興,產業是關鍵。望留街道通過推進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培育特色養殖產業,不斷拓寬群眾增收致富管道,有效助力鄉村振興跑出“加速度”。

  蟾蜍養殖是投資小、收益高、見效快的特色養殖行業。張克富告訴記者,自己經營一家製藥廠,知道蟾蜍具有多種藥理活性,臨床應用廣泛,很多急救或常用中成藥都以蟾酥為原料,市場需求量大,便想起了流轉土地自己養殖蟾蜍的念頭。

  張克富說,蟾蜍系水陸兩棲動物,日常吃昆蟲和蚯蚓,白天躲在陰涼處,晚上出來活動。一般進入10月,蟾蜍就不吃不喝開始冬眠。為掌握蟾蜍的飼養技術,他從蟾蜍的生活習性到繁殖、從環境條件到蟾衣收取等,都細心觀察、認真摸索、大膽實踐。經過前期的探索研究,今年2月份,張克富投入蟾蜍種苗近一萬隻,目前蟾蜍幼苗繁殖喜人,生長迅速,預計一年可實現經濟效益約400萬元。

  “要想大規模養殖,首先面臨的就是餌料的問題,蟾蜍只能對動的物體敏感,所以它只吃活動的昆蟲。”張克富運用振動篩的原理,將水池周邊拉上細絲電線製作了一個餵食機,將蟾蜍的餌料放在上面,借助電流讓餌料振動起來,讓蟾蜍來捕食。

  “在家門口上班,不僅有了一份固定收入,而且還學到了蟾蜍養殖技術。”張新堂是柴家村村民,現在在基地負責蟾蜍飼養,每個月能有4000多元的收入,很知足。他希望今後自己也能承包土地養殖蟾蜍。

  “我們將建深加工車間,以蟾蜍養殖為載體,構建起‘種苗孵化-生態養殖-蟾蜍精深加工-蟾蜍純中藥防疫藥物研發-功能飼料開發’全產業鏈閉環,賦能鄉村振興。”張克富說。

“道理”應該這樣講
“道理”應該這樣講
2025-04-06 08:22:41
靈葉千芽蔚山川
靈葉千芽蔚山川
2025-04-07 07:46:03
春耕時節“春收”忙
春耕時節“春收”忙
2025-04-07 08:1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