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鵝產業興鄉村 致富路上“向天歌”
更新于:2025-03-26 06:14:47

本文轉自:安順日報

平壩區:

灰鵝產業興鄉村 致富路上“向天歌”

白雲鎮車頭村種鵝養殖場

□本報記者 桂傳念 文/圖

三月,春和景明。在平壩區樂平鎮大屯村,一大早,村民朱勤政家的鵝舍里便熱鬧非凡。一隻只體態矯健的大灰鵝歡快地在圈舍里踱步、嬉戲,不時發出響亮的“嘎嘎”聲。朱勤政滿臉喜悅地說:“今年養的這500只鵝,預計再過一個多月就能出欄了,看它們的長勢,每隻鵝應該能多賺50多元呢。”作為多年的養殖戶,朱勤政曾一度為缺乏穩定的銷售管道而苦惱。但在瞭解到貴州智黔灰鵝產業投資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智黔灰鵝公司)推出的“灰鵝代養”模式後,他心動不已,隨即約上同村村民朱玉餘,一起在村裡開啟了“灰鵝代養”新事業。

2024年,朱勤政初次嘗試養殖了300多隻灰鵝,當年就收穫了3萬余元的純利潤,嘗到養殖灰鵝的甜頭。今年,他信心滿滿地將養殖規模擴大到500只。而養殖規模的逐步擴大,離不開智黔灰鵝公司創新的代養模式給養殖戶們吃下的“定心丸”。

“這一批500只鵝出欄后,6月份又會再進一批鵝苗,‘滾動式’養殖讓我們養殖戶一年四季都有活幹,有利潤可賺。”朱勤政說,他養的灰鵝用青草、本地玉米混合米糠作為飼養飼料,精心養殖的灰鵝不僅長得好,市場反饋口感、肉質也是上乘。如今,在大屯村,像朱勤政這樣投身平壩灰鵝養殖的養殖大戶就有3戶,每戶還帶動3名建檔立卡戶參與養殖過程,帶動效應十分顯著。

平壩灰鵝在2016年就被評為國家農產品地理標誌產品。為進一步做大做強這一產業,近年來,平壩區積極把灰鵝產業鏈打造為區級重點農業產業。為此,成立了國有平臺公司——貴州智黔灰鵝產業投資有限責任公司,採用“公司+合作社+農戶”的方式,通過政策扶持,統一供應鵝苗、統一技術指導、統一回收,引導廣大農戶參與養鵝,拓寬了農戶增收致富的管道。

目前,智黔灰鵝公司已在樂平鎮、十字鄉等鄉鎮,通過代養模式帶動了8戶農戶參與養殖,規模達3000只以上。“灰鵝養到出欄時,公司以17.5元/斤的價格向代養戶回收,回收時再扣除鵝苗費用。回收的價格也基本穩定,如果市場價大幅上漲,也會適當與市場價持平。此外,公司還提供跟蹤技術指導服務,定期回訪查看鵝苗生長情況,避免給養殖戶帶來不必要損失。”智黔灰鵝公司技術員張飛龍介紹。

隨著代養模式在樂平鎮、十字鄉等地迅速鋪開,對灰鵝苗的需求也日益增大,優質的鵝苗從何而來,如何保障?

早在2023年,智黔灰鵝公司就與平壩白雲鎮車頭村展開合作,利用車頭村種鵝養殖場開展種鵝養殖和鵝苗選育。在白雲鎮車頭村種鵝場,村民林顯龍正在鵝舍里打掃衛生,“在鵝場幫著養鵝兩三年了,每天主要就是餵飼料、打掃鵝舍衛生。”林顯龍對現在的工作很滿意,穩定的收入讓他的生活有了保障。

據瞭解,借助東西部協作東風,車頭村於2023年獲得專案資金建設種鵝場,建設內容包括1000平方米的種鵝舍、1000平方米發酵床、500平方米運動場以及配種池800立方米,並配套建設管理用房、消毒間、配電房、蓄水池等基礎設施。

“通過向村裡流轉土地建成灰鵝養殖場,智黔灰鵝公司與車頭村達成合作協定,每年向車頭村村委繳納8萬元租金,以壯大村集體經濟收入。同時,也帶動周邊村民種植的玉米等農產品作為飼料銷售,為村裡的水稻、稻草、谷殼的銷售增添了管道。”白雲鎮車頭村黨支部書記劉上政介紹。目前,車頭村種鵝場有400余隻種鵝,孵化鵝蛋有千余枚。種鵝場從投用至今,每年能向外提供15批次以上的鵝苗,每批在200只左右。

在這條灰鵝鋪就的致富路上,平壩區緊緊抓住了養殖“後端”,確保灰鵝的養殖質量和數量,還以市場“前端”為引領,用市場需求來促進養殖後端的發展。從樂平鎮大屯村的養殖戶到白雲鎮車頭村的種鵝場,灰鵝代養模式如同一條堅韌的紐帶,將鄉村發展的各個環節緊緊相連。

下一步,智黔灰鵝公司將在白雲鎮林下村、肖家村建設灰鵝養殖基地,同時加快推進平壩灰鵝研發中心的建設進度,積極籌備安平街道金梯村的灰鵝種鵝場建設。大力拓展下游業務,做好灰鵝深加工,打造灰鵝餐飲連鎖品牌“嘗鵝宮”。截至目前,“嘗鵝宮”銷售門店已成功延伸至貴陽等地,年銷售灰鵝達3萬余只。

如今,平壩區灰鵝全產業鏈已初具規模,從種鵝培育到代養擴繁,再到加工銷售,一個閉環的全產業鏈已逐漸形成,平壩灰鵝產業正向著更高品質的發展目標穩步邁進。

靈葉千芽蔚山川
靈葉千芽蔚山川
2025-04-07 07:46:03
春耕時節“春收”忙
春耕時節“春收”忙
2025-04-07 08:12:21
難忘的學車時光
難忘的學車時光
2025-04-07 07:45:34
“漁光互補”雙豐收
“漁光互補”雙豐收
2025-03-26 04:46:10
鹿呦山下聽鹿鳴
鹿呦山下聽鹿鳴
2025-03-26 20:0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