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天水日報
新天水·天水日報記者
張彬霞 趙軍霞 崔柏璇
位於清水縣白沙鎮馬溝村的食用菌產業園滑子菇種植大棚內,一排排菌棒整齊排列,金黃色的滑子菇簇擁而生,散發著陣陣清香。工人們熟練地穿梭其中,小心翼翼地採摘著成熟的滑子菇。
“今年的滑子菇長勢特別好,產量比去年增加了不少。”該產業園經理鞏莉莉笑著說:“市場需求也很旺盛,根本不愁賣。”
記者近日在採訪中瞭解到,該產業園滑子菇種植起步於2023年,起初規模較小,僅在一個大棚里嘗試種植。在精細化、科學化的管理下,滑子菇長勢喜人,產量可觀。試種成功后,2024年園區選擇擴大滑子菇大棚種植面積,一次性在25個大棚里投放滑子菇菌棒150萬棒。
“從去年11月份開始採摘,預計採摘期還能持續2個月。”鞏莉莉介紹,從目前長勢來說,每個菌棒可產1.5至2斤左右的鮮貨。當天從大棚里採摘下來的滑子菇將進行集中烘乾,滑子菇乾貨主要銷往東北地區。目前,產業園種植的150萬棒滑子菇,產值達150萬元。
在採摘滑子菇的同時,菌棒加工車間里也是一派繁忙景象。拌料、裝袋、高溫滅菌、冷卻接菌……工人們分工協作,確保產業園不久前接到的200萬棒黑木耳菌棒訂單能如期出庫。
鞏莉莉向記者介紹道:“這些黑木耳菌棒在25℃的恒溫環境下,靜置45天后就可出庫。等菌棒下地后,在大棚生長1個月左右的時間,就可開始採摘,每個菌棒可持續採摘六七茬,食用菌已成為周邊鄉鎮的特色支柱產業。”
清水縣農業農村局經濟作物工作站站長王小軍向記者介紹,近年來,清水縣充分發揮生態資源優勢,注入現代科學技術元素,大力發展食用菌人工栽培,堅持立體發展、全鏈拓展、科技賦能、綠色有機總要求,按照“一園三帶、多點支撐”整體佈局,以“科技+綠色”雙輪驅動高質量推動食用菌產業發展。圍繞縣食用菌核心園,已建成標準化生產基地43個,2024年全縣食用菌生產總體量突破2000萬棒,總產值達到2億元。今年掛棒總量預計將達到3000萬棒,全縣以黑木耳為主的食用菌產業呈蓬勃發展之勢。
“我們將繼續按照園區化發展思路,通過園區補鏈強鏈,積極構建全域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推動縣域農業現代化發展,實現食用菌從種植生產、初加工向深加工、物流銷售、品牌推廣、休閒旅遊全鏈條拓展,助力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把小小食用菌變成群眾增收致富的大產業,切實把清水縣打造成獨具特色的全省菌業大縣。”王小軍說。
春訪三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