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裡有黃金
更新于:2025-03-26 03:03:52

本文轉自:湘西團結報

方 榮 攝

楊 力

小時候,生活在農村,鄰家二伯伯是最讓我崇拜的人。印象最深的是二伯伯肩上那把鋤頭,鐵鋤被磨得亮晃晃的,木柄也被磨得光禿禿的,一件土得掉渣的農具,卻寶貝似地被二伯伯時刻扛在肩頭,誰家小孩要是敢嘲弄這把古董,二伯伯就會生氣得黑起臉。

更多的時候,二伯伯握著這把鋤頭,整天都在侍弄他的土地,不是在翻土挖地,就是在疏通溝渠。這些土裡地裡,點過麥子花生,種過蔬菜水果,二伯伯待它們像待孩子,灌溉、播種、施肥、殺蟲,風裡雨裡寒來暑往,皸裂的是二伯伯的手背,曬黑的是二伯伯的臉膛,磨硬的是二伯伯一手的老繭,永遠放不下的是二伯伯肩上的鋤頭,換來的就是餐桌的飯香和收穫的喜悅。村裡人都說,二伯伯和土地有感情呢,沒準他就是土地神的化身。

有一陣,我們還真認為二伯伯是土地神。收穫后的地里,二伯伯用鋤頭一扒拉,立馬會翻出沒有收盡的花生,孩子們剝著花生嘗到甜頭,臉上笑得跟花癡似的。二伯伯手裡的鋤頭,還會翻弄出土豆、紅薯,用鋤柄勾下樹枝,遺漏的蘋果或蜜橘就會露出臉來。

到了小學高年級,我從村小轉到鎮上。鄰桌同學的媽媽,每天會來接他,手腕上一個金色的箍子十分醒目。見我好奇,同學媽說,這叫金箍子,是黃金做的。我當時不知道黃金,回去問二伯伯,二伯伯就說,黃金很金貴,找它也不難,在土裡使勁挖,便能挖到。

二伯伯這一說不要緊,要緊的是我聽進去了,回家就偷拿一把鋤頭,房前屋後,土裡地里,拼著勁地挖,始終沒挖到丁點黃金。我這才恍然,土裡沒黃金,那都是二伯伯戲耍小孩的。

有一年發大水,大水退去後,被淤泥覆蓋的土地讓很多人痛哭。二伯伯卻沒氣餒,他用鋤頭翻開淤泥,刨去大水衝進來的石塊,他要讓土地早日恢復生機。這時候二伯伯的女兒小菊姐也趕回來幫忙,她大學畢業後留在城裡上班,還組建了家庭。小菊姐回來幫忙的時候,我們在村口遇見,我一眼就看見了小菊姐戴在手指上的東西,也是金燦燦的。

我好奇心又來了,問:“小菊姐,你手指上的東西,是黃金做的嗎?”

小菊姐答:“對啊,這是結婚戒指,黃金做的,怎麼啦?”

我不甘心地問:“不會是從土裡刨出來的吧?”

小菊姐一下笑了,她指了指遠處正在地里忙著的二伯伯說:“是的,這是從土裡挖出來的。”

小菊姐的話讓我玩味了很多年,我猜她和二伯伯說的話,其實都是戲言,土裡除了有土坷壟,根本沒有黃金。但為什麼這樣說,始終不明白。

多年後我走入社會,工作上遇到的阻力讓人不時有挫敗感。有一天回老家,路過村頭時,看見已經80高齡的二伯伯還拿著鋤頭在地里忙活。我不禁問:

“二伯伯,你守了一輩子土地,真挖出黃金了?”

二伯伯抬起頭,笑眯眯地指了指身後的老院子說:“你瞧瞧,我住的是小洋樓,兒孫們開著小汽車,課堂敞亮,道路寬廣,糧食豐產,現在已經是新農村了。而所有變化,都是一代代勞動者用汗水換來的,即便有困難,即便有時候遇到天災,只要土地在,勞動的勁兒不減,生活就會越來越好。鋤下有幹勁,土裡一定就有黃金,說的不是這個理嗎?!”

我心竅頓開。工作有阻力不算啥,只要幹勁不減,始終抓牢心中那把鋤頭,一定能逢山開路,挺過難關。就像二伯伯那樣,始終保持對土地的熱情,回報他的一定是比金子還珍貴的美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