盒馬不做超市,改做營養師了?
更新于:2025-04-02 21:02:02

作者:連禾 ,編輯:賈樂樂

在一線城市寫字樓的垃圾回收處,堆疊的輕食沙拉包裝盒與空奶茶杯形成刺眼的對比。

這是當代職場人健康困局的無聲寫照。

表面看,這群人似乎佔據著健康生活的“現代性優勢”:他們比上一代更精通什麼是健康和營養,能脫口而出牛油果的單不飽和脂肪酸含量,可爭論生酮飲食與地中海飲食的優劣。

他們熟稔各類代糖的GI值差異,連選購優酪乳時要反覆比對菌種數量和蛋白質含量,也更熟悉HIIT與空腹有氧的差異。

他們無需親自下廚,動動手指就能從外賣平臺或預製菜貨架獲取上百種選擇。他們被社交媒體上的健康博主包圍,嚮往著低體脂率帶來的輕盈體態。

但現實卻是另一番景象。

深夜加班後的一杯全糖奶茶、美食博主鏡頭下滋滋冒油的芝士肋排、便利店貨架上“買一送一”的巧克力麻薯,都在不斷瓦解理性防線。

於是,這群人在科學認知與行為慣性的拉鋸戰中反覆搖擺。

週一定下“沙拉輕斷食”計劃,週三因項目壓力點開炸雞外賣週五對鏡自省,週末被聚餐打回原形。

他們深諳科學膳食公式,熟記運動代謝原理,卻在現實與理想的撕扯中陷入健康管理的兩難境地。

是要健康還是要美食?是要身材還是要快樂?是要大快朵頤還是要八塊腹肌?

正是在這種集體性健康焦慮的背景下,基於對都市“碌”人和健康行業的深刻洞察,近日,第一財經商業數據中心(CBNData)聯合盒馬正式發佈《健康無需“負重前行”:當代都市“碌”人的輕健康覺醒》洞察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報告既為不同人群提供了差異化的“輕健康”指南,也為行業提供了最新洞察與趨勢研判。

一、懶系減肥,有救

基於對都市高壓群體的生活狀態、職場負荷與膳食選擇的多維剖析,這份報告里描繪出當代四大都市“碌”人物圖像。

【朋克加班人】深陷996與外賣選擇的雙重困境,在超負荷工作節奏中尋求高效能量補給。

【高敏感症候群】在各種不良情緒之間反覆EMO,晚上不甘早睡, 早上咖啡續命。

【懶系減肥族】探索最低行動成本的塑形路徑,試圖在輕度自律中實現體態管理。

【成分潔癖黨】被成分表硬控,將添加劑種類作為紅線指標。

其中,“懶系減肥族”的生存狀態最擰巴。

這類人的特點是我的最愛裡躺著數不清的減肥攻略,辦好的健身卡還沒去幾次就等到過期。

他們心理負擔重,預先給自己設定了健康高門檻。81%的減肥族認可只有運動超過20分鐘才會實現燃燒脂肪的目的,會以各種目的放棄運動。

報告顯示84%的減肥族長期處於減重/身材管理狀態,或因為體重增加而選擇進行短期減重。

一邊偶爾減肥,一邊長期焦慮,反覆迴圈,如同西西弗斯。

對於被工作榨乾精力的減肥族來說,健身房實在太遙遠,薄荷健康App的卡路里計算又太燒腦,最終寄希望於“控制飲食”。

於是,我的最愛裡積灰的16+8飲食攻略、三天打漁的輕斷食計劃、甚至網路流傳的液斷法都成為試驗場。

但現實往往上演著相似劇情:在咬牙啃完三天羽衣甘藍後,第四天的加班很可能會出現麻辣燙訂單。

這種突擊式減重不僅可能導致代謝紊亂、免疫力下降,更催生了心理危機。

約45%的節食者在極端控食后出現了情緒低落、自我否定的心理漩渦。

盒馬敏銳捕捉到這種集體性健康焦慮的核心癥結:當代人需要的不是嚴苛的清規戒律,而是與原有生活習慣相容的緩衝方案。

二、輕健康是趨勢

這種洞察催生了盒馬的“輕健康”產品哲學:嵌入既有生活軌跡,而不是試圖完全顛覆。

比如,“水替式飲茶”概念應運而生——用無花果亞麻籽輕養水替代三分糖奶茶。

比如“輕替式零食”,在保留咀嚼快感的同時,將配料表盡可能保證健康:蛋白質含量高的盒馬高蛋白風乾牛脆片。

比如,想吃甜品時,將藍莓/樹莓/芒果冷凍后攪拌,實現低卡霜淇淋自由。

保留“喝點什麼”“吃點什麼”的儀式感的同時,讓減肥的年輕人減少負罪感。

這些產品不試圖教育消費者,用恰當的產品來破解非此即彼的選擇困境。

既滿足口腹之欲,又控制熱量攝入。

在運動上同樣可以輕量化,比如晚餐後去超市逛逛,工作日午休來一個公園散步。

把減肥日常化,把健康輕量化。

真正的健康生活,始於對人性弱點的體諒,成於日常場景的持續校準,終於盒馬提倡的這種新時代“輕健康”主張。

這種“輕健康”理念的本質,是將健康需求解構為無數個無需決策的碎片場景。

當消費者在深夜加班時撕開一袋低GI緩釋碳水餅乾,在便利店冷櫃前拿起成分表僅有“水、烏龍茶葉”的瓶裝茶飲,在追劇時下意識選擇非油炸玉米脆而非薯片。

健康不再是需要咬牙堅持的負重任務,而是像呼吸般自然的日常選擇。

未來零售業的決勝點,或許正藏在這些細微的消費轉向中。

當盒馬從生鮮超市轉型為“健康生活提案者”,其價值已不止於商品交易,而是成為都市人對抗無序生活的一個支點。

騰訊視頻正在失速
騰訊視頻正在失速
2025-03-26 12:5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