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嘯虎“清倉”人形機器人:逃頂還是錯失萬億市場?
更新于:2025-04-01 08:36:41

近日,明星投資人朱嘯虎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具身智慧目前是估值過高的賽道,因為其“高度共識,沒有商業化路徑”,因此最近幾個月他們的天使基金已經陸續退出了一些早期的具身智能專案

他還質疑了人形機器人商業化的前景:“我問這幾個(退出專案的)CEO,你們商業化可能的客戶在哪裡?我感覺他們說的都是自己想像出來的客戶,誰會花十幾萬買一個機器人去幹這些活?”

此言一出,在人形機器人行業激起了軒然大波。這主要是因為,在2025年,資本對具身智能的熱情空前高漲,而朱嘯虎幾乎是唯一一個公開表示懷疑態度的投資人。

不過,這也是朱嘯虎一以貫之的投資思路,他一直以來對“風口”和“共識”都嗤之以鼻,他曾說“大家在外面講的風口,基本上都是假的風口,要能預測的風口都不是風口”,反覆強調“非共識才能賺錢”。

經緯創投創始人張穎很快就在朋友圈喊話,不同意朱嘯虎的觀點:“(機器人行業)過程中有點泡沫也非常正常。時間拉長,人形機器人賽道一定能出大公司。”

這次爭論也反映了在具身智慧大熱之下,資本對這條賽道的一些猶疑與躊躇:能跑會跳的人形機器人,會是下一條元宇宙賽道嗎?

朱嘯虎為什麼“炮轟”人形機器人?

平心而論,朱嘯虎這次有點“冤”。

作為投出滴滴出行,餓了么等明星項目的投資人,朱嘯虎的觀點與言論都會被行業放大檢視,這次媒體報導他“批量退出人形機器人公司”,但他的原話其實是“我們天使基金在過去幾年投過一些早期的具身智能專案,最近幾個月都在退出”,並沒有“批量”一詞暗示的大規模退出。

檢視金沙江創投近年來投的企業,與具身智慧有關的包括:Nimble Robotics、非夕科技、瑆爝機器人、松延動力以及星海圖,而根據公開資訊,確認退出的企業有星海圖松延動力

投得不多,也談不上“大規模退出”。

星海圖近一年來是最受資本關注的具身智能企業之一,他們完成了4輪融資,總額超過5.7億元。最近一次是發生在今年2月的近3億元A輪融資,該輪融資由螞蟻集團領投,高瓴創投、百度風投、IDG資本等機構加碼。

3月29日,星海圖發表聲明稱,金沙江創投曾於2023年11月參與了星海圖天使輪融資,在2024年5月時便提出了股權投資退出的訴求,已於2024年9月退出股權投資,從投資到決定退出約為半年。根據天眼查資訊,金沙江退出時持股比例為0.2902%

他們還耐人尋味地表示,從未與朱嘯虎有任何直接交流

松延動力最近一次融資發生在3月17日,他們宣佈完成連續兩輪過億元A輪及A+輪融資,這也是他們成立一年多以來的第五次融資。

根據天眼查資訊,金沙江創投是松延動力2024年3月完成的天使輪投資方,於2025年1月退出。

金沙江目前依然沒有公開退出Nimble Robotics、非夕科技與瑆爝機器人,瑆爝機器人成立於2024年8月,還沒有正式發佈產品,暫且不論,而Nimble非夕則踩中了朱嘯虎投資最看重的要點:擁有清晰的商業化路徑

Nimble Robotics是一家倉儲機器人初創企業,構建了AI驅動的揀選與物流機器人,該機器人可以拾取和包裝任何東西以實現按需訂單履行,通過第三方物流 (3PL) 模式為企業提供物流自動化服務,目前正在服裝、保健和美容、鞋類、電子產品、消費品包裝、日用百貨、藥品等領域使用,最知名的客戶為聯邦快遞。

非夕科技主打的是基於極致力控和層級式智慧的仿人化通用機器人技術,已擁有“Rizon拂曉”七軸自適應機器人、“Moonlight玄暉自適應並聯機器人”等系列產品,自適應機器人產品已在工業製造、食品加工及醫療服務等多個行業廣泛應用。

“Rizon拂曉”七軸自適應機器人

可以看出,這兩家企業雖然也是具身智慧賽道,但與目前大火的人形機器人企業不同,他們主打的是“AI+”,也就是在成熟、已經經過商業化驗證的機器人產品的基礎上,再用AI對其進行賦能。

Nimble其實就是倉儲物流全廠自動化解決方案,非夕則是協作機器人與並聯機器人,這些產品都已經有清晰明確的商業化落地場景,每個產品的投入產出比都能夠計算得出來,很符合朱嘯虎的投資原則:算得過來賬。

而這在尚處於早期的人形機器人賽道不可能發生,或許這就是金沙江決定在人形賽道退場的根本原因。

朱嘯虎錯了嗎?

朱嘯虎對具身智慧賽道的判斷錯了嗎?

這或許不是一個簡單的“是”或“否”的問題,或許更多是一種投資文化的差異。

不止一名人形機器人創業者向我們表示,中國與美國的創業文化的一大差別,就在於投資方對於賽道與企業的耐心

美國更喜歡聽更巨集大的“故事”,他們能夠接受5年甚至10年的企業成長週期,更願意追逐尚未商業化的前沿技術賽道;

中國則關心3年之內,企業能否創造穩定的商業營收,能否在短期內讓客戶高速增長,能否形成足夠堅實的壁壘。

朱嘯虎無疑是後者中代表性的人物,他強調自己對清晰商業化路徑的堅持,對算帳的執著,哪怕對這兩年最熱門的基礎大模型賽道,他也並不以為然,而更關注離商業化更近的AI應用層。

他曾公開表示:“我們投資人,能投的是一年之內能賺回來的企業,我們最希望是六個月能賺回來的。如果是兩年才能賺回來的,這個商業模式就是龐氏騙局。”

這當然談不上誰好誰壞:前者能產出引領全球科技行業的特斯拉,也能投出臭名昭著的騙子企業Theranos;後者則更務實,能夠選出短期能高速成長的獨角獸,但也會錯失一些“長期主義”的賽道。

人形機器人無疑就是這樣一條“長期主義”的賽道。

實際上,目前人形機器人的能力確實還沒有達到大眾對它的期待。在真實環境中,無論是移動、精密操作還是人機交互等能力,人形機器人還需要數年的反覆運算,才能成為高效的生產力工具。

確實,人形機器人現在依然是“人工智障”,還無法成為帶來利潤的商業化產品,但所有顛覆性技術在被證明之前都是泡沫,人形機器人技術在這一年間進入了高速進化期,行業預估人形機器人成為生產力工具的落地時間從50年甚至更久,縮短到10年,我們已經看到新時代的曙光。

想必大家都記得,1814年第一輛蒸汽機車Blücher發明時,時速只有6.4公里/小時,無論是速度還是穩定性,都比不上馬匹,但十年之後,蒸汽機車的時代就開始了。

當然,對於資本而言,現在先冷眼旁觀,等到技術更穩定,賽道前景更清晰,商業化落地路徑更成熟之後再入場,是一種更務實的做法。畢竟初創公司,尤其是在人形機器人這種早期賽道,死亡率可能達到99%

而對於目前已經在這條賽道開拓的創業者夢想家而言,我相信用20世紀最偉大的美國男歌手弗蘭克·辛納特拉的名言,形容他們的目標再合適不過:

“面對質疑你的人,最好的報復就是取得巨大的成功。”(The best revenge is massive success.)

開展科普實踐活動
開展科普實踐活動
2025-03-31 12:3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