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見通用人工智慧體
更新于:2025-04-02 07:11:06

本文轉自:人民日報海外版

  房間亂了會主動做家務,肚子餓了就滿屋子找吃的,無聊時還會打開電視機……日前,在2025中關村論壇年會舉行的通用人工智慧論壇上,電子大屏中一個表情靈動、反應敏捷的模擬小女孩吸引了現場觀眾的目光。

  她叫“通通”,是由北京通用人工智慧研究院研發的通用人工智慧系統原型,也指向了當下人工智慧領域的熱詞——AI智慧體。

  “AI智慧體可以理解為更立體、‘類人’的智能系統。除了提供大模型廣泛使用的語言交流,還能完成更複雜的任務。”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研究員蒲志強說。

  記者看到,當研究人員將“通通”的體感溫度調高后,便觸發了“打開空調”的任務。為了拿到放在高處牆架上的遙控器,“通通”經過思考,先脫鞋上沙發,再利用沙發上的靠墊增加自身高度,最終取得成功。

  “‘通通’就像一個有智商、有情商、能理解、會幫忙的‘小助手’。”北京通用人工智慧研究院院長朱松純說,它不由數據驅動,而是由價值和因果驅動,因此會主動參與到任務各環節,而非被動執行。未來如果投入實際應用場景,不僅有助於提高生產效率,還能更好應對突發情況,提高生產和服務的靈活性。

  今年,“具身智慧”首次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成為我國培育未來產業的重要方向。目前,AI智慧體已在不少場景中得到應用,如客服、內容創作、手機助手等。

  朱松純表示,研究院正在探索將“通通”的技術優勢與具身智慧相結合,相當於為人形機器人安裝上“大腦”,進一步學習行業特定的知識和技能,讓智慧體、機器人走入每個家庭。

  當前,超越“鸚鵡學舌”式的智慧,打破“缸中之腦”的困境,人工智慧技術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然而,如果“通通”具備自主的感知、認知、決策、學習、執行和社會協作等能力,且符合人類情感與道德觀念,是否也會帶來安全、倫理、隱私等風險?

  中國工程院院士張亞勤指出,智慧體能夠自我規劃、學習和實現目標,是很好的技術,但其路徑往往不可控,會帶來安全風險。

  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研究員、聯合國人工智慧高層顧問機構專家曾毅認為,超級智慧體可能會出現,它有可能是一個有生命的、可以自我演化的人工智慧,也將成為整個人類社會要面對的重大課題。

  業內人士普遍認為,2025年或將成為智慧體元年。記者期待,在模擬環境里不斷長大的“通通”,可以更深刻地懂得人類寄予它的期望與情感,擁抱人機和諧共生的未來。

  (據新華社電  記者劉禎、宋晨)

隱性解僱未免太下作
隱性解僱未免太下作
2025-03-26 01:53:50
首飾金價突破920元/克
首飾金價突破920元/克
2025-03-26 01:55:16
接羔保育生產忙
接羔保育生產忙
2025-03-26 01:55:39
最高獎1000萬元
最高獎1000萬元
2025-03-26 01:55:44
水患之河變幸福之河
水患之河變幸福之河
2025-03-26 01:5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