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患之河變幸福之河
更新于:2025-03-26 01:56:18

本文轉自:寧夏日報

本報記者 裴雲雲

中國最美六大濕地公園之一——鳴翠湖。 (資料圖片)

最近,寧夏境內一條名不見經傳的黃河支流——清水河,因其顯著的生態治理成果而聲名遠揚。3月4日下午,全國政協十四屆三次會議首場“委員通道”集體採訪活動上,全國政協委員黃綿松深情地向全國人民分享了他的這一家鄉河蝶變的故事。

“原來河邊有一些城中村、菜市場,污水直接排到河裡,河水又黑又臭。通過長期的生態環境治理,如今的清水河水清岸綠景美,成為市民休閒娛樂、親近自然的理想之地……”

瞭解清水河,要從它的泥沙開始。清水河發源於六盤山東麓,全長320公里,流域覆蓋固原、吳忠市、中衛市的7個縣(區),是我區境內流入黃河流域面積最大、最長的支流。然而,由於長期水土流失嚴重,清水河一度成為黃河泥沙的主要來源之一。近10年,清水河年入黃輸沙量高達1498萬噸,占寧夏年入黃泥沙總量的70%,而折死溝、雙井子溝等支流的產沙量尤為突出。多年前,記者在同心縣採訪,曾目睹暴雨過後渾濁如泥湯的河水填滿了折死溝,並溢出河道,沖毀兩岸的玉米地、道路,直逼村莊。

為了改變這一狀況,寧夏啟動了清水河流域綜合治理工程。通過建設水土保持淤地壩、水庫,以及實施小流域綜合治理,清水河流域的水土流失面積從2011年的7529平方公里減少到2023年的5671平方公里,減幅24.7%。入黃泥沙量也減少了40%。同時,全區累計投入20.1億元,對清水河及支流進行堤防加固、河道疏浚和險工險段治理。“我們按照自治區規劃,連續進行了幾年的防洪治理工程,有效減少大量塌岸帶來的城鎮和灌區段損失,減少河道險情,河流流動更順暢。”中寧縣水旱災害防禦中心主任楊國龍說。

2017年,寧夏全面推行河長制,由144名五級河長操心的清水河開始脫胎換骨,亂佔、亂采、亂堆、亂建現象得到有效治理,40個入河排汙口徹底封堵,流域內6座污水處理廠確保所有入河污水達標排放,水清岸綠惹人愛。

從泥沙滾滾到碧水清流,從險象環生到安居樂業,清水河的治理,不只讓綠水青山重現,還讓金山銀山顯現。清水河邊的固原市原州區三營鎮孫家河村,1500畝陸地蔬菜銷往全國各地;依託清水河國家濕地公園良好的生態環境,喬窪村農旅融合發展有聲有色;在中寧、同心,一座座現代化枸杞莊園拔地而起……清水河流域糧豐菜裕、牛肥羊壯、瓜香杞紅、旅遊業興旺,百姓享受到實實在在的綠色發展紅利。

“我們的目標是讓寧夏的河湖成為河安湖晏、水清魚躍、岸綠景美、宜居宜業、人水和諧的幸福河湖。”自治區水利廳河湖事務管理中心負責人周小生說,在幸福河湖建設中,寧夏持續在“一河一策”、共治共護共用中摸索實踐,結出了豐碩成果。曾經的渝河(隆德縣段)是因生態遭受嚴重破壞的“揪心河”。痛定思痛的隆德縣以“治病必求於本”的理念,從流域統籌、系統治理,綜合實施截汙治汙、清淤疏浚、水系連通、生態修復,拔除渝河水生態病根,助推生態富民,促進人水和諧,如今,隆德縣渝河入選水利部2024幸福河湖優秀案例;曾經大小礦坑遍佈的葫蘆河以及一度環境髒亂差、水體黑臭的清水溝經過多年整治完成蛻變,與銀川市典農河入選《全面推行河湖長制典型案例彙編》。

“今年,我們將一以貫之強化河湖長制,縱深推進河湖岸線空間管控,持續加強河道采砂管理,統籌推進河湖生態保護修復,著力建設人民滿意的幸福河湖,為加快建設美麗新寧夏、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寧夏篇章提供優質的河湖生態保障。”自治區水利廳相關負責人說。

滿架薔薇一院香
滿架薔薇一院香
2025-03-26 06:10:46
母親的花田喜事
母親的花田喜事
2025-03-26 06:11:35
開展愛心義賣活動
開展愛心義賣活動
2025-03-26 06:11:47
向海圖強 深耕蔚藍
向海圖強 深耕蔚藍
2025-03-26 06:1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