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的態度影響著孩子,而父母的態度也受周圍環境的影響。
有段時間我曾覺得考出好成績就證明孩子足夠優秀。因為那段時間經常聽周圍家長討論孩子的成績。尤其羨慕那些能自主學習的孩子家長。
聽得多了,回家看到自家孩子不學習就很生氣。忍不住想吼孩子:幾點了,還不學習?
然而成績並不是評判一個孩子是否優秀的決定性因素。想想那些學習成績很好,但最後跳樓的孩子,我忍不住害怕。
我也在問自己,孩子什麼樣,我才會覺得優秀?我想如何培養孩子?那是他想要的人生嗎?在孩子還沒有明確目標時,從家長角度,我覺得下面三點當放最前面。
首先得三觀正(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兒童三觀的培養對他的成長至關重要,是影響其一生的重要因素。
它決定了孩子如何理解世界,如何對待他人,以及如何定位自己的價值。
根據發展心理學的研究,5-9歲是開始構建對世界的理解,形成自己的世界觀。
因此,從幼兒時期開始,家長就要關注如何培養孩子擁有正確的三觀。
父母以身作則、言傳身教、身體力行是關鍵。比如家長誠實守信,孩子說謊的概率也會大大降低。
引導孩子感恩孝順、互助分享、有責任感、生活獨立、看待事情有批判性思維、積極面對生活、避免與他人物質攀比等。
不要讓孩子滿足於安逸的舒適圈,鼓勵孩子勇敢面對學習上的挑戰,積极參加社會實踐活動、公益活動,打開人生的維度。
其次是能養活自己。
成績好當然好,但是能養活自己更是生存的能力。別讓孩子一直依賴父母,一旦父母不在,孩子就成了沒人管的巨嬰。
信任是孩子自主的起點,家長懂得放手,孩子才能獲得試錯的機會。就如教孩子掌握做飯的能力,比日日給孩子做好飯菜更重要!
育兒專家建議,要讓孩子從小就養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好習慣。
因此,家長要學會“變懶”、“放手”、“給孩子創造成長的機會”允許孩子出現錯誤,並鼓勵孩子總結經驗,調整好心態再來一次!
讓孩子從“要我學”轉變為“我要學”的積極態度,感受生活的美好。
最後是孩子喜歡的人生。
孩子的人生,應該由孩子自己掌握。
從每天吃什麼、穿什麼、帶什麼的選擇開始,培養孩子的自主意識,逐漸延伸到未來更大的人生決策。
怎麼培養孩子的決策力?
除了讓孩子決定自己的日常生活,還可以讓孩子參與家庭決策,如選擇旅遊目的地、參與家庭預算的制定等。通過這些實踐,讓孩子學會權衡利弊、考慮後果,成為生活的引導者。
家長要注意的是,不要“一票否決”孩子的想法,而是應該引導孩子獨立思考,給予合理的建議。
因此,培養孩子的重要性,在於培養他們擁有正確的三觀、讓他們成為獨立的個體,並知道自己的喜好和夢想,願意為它們努力奮鬥。
校對 莊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