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寧波晚報
首次公佈
南宋史浩的“寶陀洞天”長這樣
新發現的寶陀洞天。
洞前段部分。
餘有丁墓道前的石像生。
近日,鄞州區四普辦根據歷史文獻記載,在東錢湖畔找到了建於宋代的寶陀洞天。
據介紹,南宋淳熙五年(1178),丞相史浩曾在東錢湖畔建月波樓,“疊石為岩,為寶陀洞天”。明代萬曆年間,內閣大學士、戶部尚書餘有丁在遺址上構築五柳莊,即清人評選“錢湖十景”中的“余相書樓”。
鄞州區四普辦工作人員表示,寶陀洞天現狀雖殘毀嚴重,卻是南宋時期人工築洞的珍貴實物遺存,歷史、人文內涵豐富,對研究中國古代園林史有重要的價值。
1
南宋寧波園林珍貴遺存
寶陀洞天位於兩座山嶺之間的山谷處,為一人工堆砌而成的山洞。
該山洞倒塌嚴重,據現場遺跡分析,該洞原為“U”字形,洞口在西側,口朝北,洞內可通,現僅存洞前段一部分及洞尾部。
整个山洞洞体下部由条石横砌,較為平整。上方砌築不規則形狀的山石,石面多突出條石截面,錯落有致。洞頂為磚砌拱券,部分磚塊故意突出券頂,下懸半塊,與洞壁突出的條石截面呼應。券頂以白色灰漿為底,塗刷朱色。
洞前段有石台階,北高南低。洞內寬1.5米,洞深尚存約10米。洞頂呈階梯狀,洞內高度不一,最低處1.44米,最高處3.6米。
洞尾部因其洞體大小不同,又可分為前、後洞,朝南。現暴露的前洞寬3.8米,高約5米,深4.65米;後洞似佛龕,寬1.1米,深1.15米,高4米。該部分拱券上及後牆上部以藍、朱色繪祥雲紋。前、後洞頂部間拱面寬約1米,堆塑捲草紋。另外,前洞東側還有一耳洞。
鄞州區四普辦工作人員表示,寶陀洞天現存雖然不完整,但從遺留結構看,為志書記載“疊石為岩”四個字做了生動註解,不僅是南宋時期人工造洞的實例,在全國範圍內也絕少遺存,為研究宋代園林史提供了珍貴的實物資料。
據康熙《鄞縣誌》記載,南宋丞相史浩在建造月波樓、構築寶陀洞天的同時,還在附近的月波寺設四時水陸道場,親制疏詞,撰集儀文,宋孝宗賜額“慈悲普濟寺”,禦書“水陸無礙道場”。
2
明代“余相書樓”位置
明代,月波寺多次傾圮重建。萬曆年間,鄞縣名臣餘有丁在舊址基礎上構築園林“五柳莊”,得禦書“名山洞府”,並被賜以建坊。
李鄴嗣《甬上耆舊詩》中,有一段介紹:“(餘有丁)買山東湖中,薙草得一古洞口,以杖叩之,音鏗然,為爇火入洞,則訝然乳四垂,千年伏翼,觸煙而出。乃披道抗丘為湖居。更依洞門築一台,受湖光澹蕩,時泛小舟往來。起白鷗莊,在水口,每四方名士至,輒相延接。與極遊湖山佳處。既載餚觴,兼攜絲竹唱詠,傳一時江左風流。”
其中“訝然乳四垂”雲雲,形容的儼然便是寶陀洞天洞頂部分磚塊故意突出券頂、下懸半塊這一獨特的構造形式。可見,餘有丁在東錢湖畔選址造園亦受該洞啟發。
餘有丁寫過一篇《五柳莊記》,講述園林佈局。“日涉園”“常關門”“歸來堂”“遺世居”“覺是齋”“寄傲窗”等景觀命名,系從陶淵明《歸去來兮辭》中獲得靈感。
餘有丁是明代嘉靖年間的探花郎,因張居正在重病期間的力薦進入內閣,與申時行、王錫爵等同為閣臣。他與同事之間相互支援,共同輔政,一改嘉靖年間的傾軋之風。這其中,餘有丁以淳厚的人格、磊落的胸襟,從中斡旋,調解矛盾,使帝臣能互相理解,功勞尤大。
五柳莊作為其自娛之地,在餘有丁辭世后逐漸荒廢。李鄴嗣曾撰竹枝詞詠歎:“藏書高閣攬湖煙,御筆曾題一洞天。尚有白鷗莊外柳,風流宰相至今傳。”
該地亦被後人稱為“余相書樓”,被清人列入“錢湖十景”之一,且是“十景”中唯一的“人工景點”。清人忻宇春有“十景詩”,其一雲:“五柳莊開僻地幽,高低亭榭接書樓。而今零落埋荒草,剩有波聲帶月流。”可見在清代,“余相書樓”實際已荒廢。
鄞州區四普辦工作人員表示,建於宋代的寶陀洞天景觀,先後為史浩、餘有丁所有,歷史人文內涵豐富,為研究中國古代園林史提供了全新的資料,具有重要的保護價值。對於其現場狀況,此前從未有翔實正確的記錄,本次調查,彌補了此前缺憾,可以說是鄞州區“四普”工作最重要的一個新發現。
■新聞多一點
丞相史浩故事多
史浩,字直翁,號真隱,南宋史家代表人物,官至右丞相。寧波史氏家族“一門三宰相,四世兩封王”的榮譽自他而始。
史浩在任時的貢獻之一是舉薦了大量的人才。他推薦的張浚、張燾、辛次膺、周葵、胡銓、王十朋,以及江浙名士楊簡、陸九淵、葉適、袁燮等人,均有建樹。史浩歷官三朝,立朝論事雖常與諸大臣不合,但能包容無怨。即使反對自己者,只要有才,同樣予以推薦。
他還為岳飛平反,上疏言趙鼎、李光無罪,岳飛冤獄應昭雪,“宜復其爵,祿其子孫”,因冤案牽連的官員應平反,均被採納。
同時,史浩也是一位很有文學天賦的人,《鄮峰真隱漫錄》收錄其許多詩詞。他的兩首《詠圓子》詞,被認為是宋詞詠湯圓的經典之作。史浩與詩人陸遊亦有交往。《鄮峰真隱漫錄》還收錄《採蓮舞》《花舞》《劍舞》《漁夫舞》多首宮廷歌舞大曲,是宋代大曲的重要資料,常被引用。
此外,寧波的一些民俗傳說也與他有關,如“八月十六過中秋”,有一版本說是史浩的母親生日在八月十六,另一個版本說是史浩從杭州趕回寧波,路上耽擱,遲到一日,寧波人遂陪他晚過一天中秋。
記者 顧嘉懿 通訊員 李本侹 文
通訊員 金琪軍 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