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玲玉:默片時代的驚鴻絕唱
更新于:2025-03-28 07:09:06

本文轉自:北京青年報

阮玲玉逝世90周年 中國電影資料館推出“風華絕代 戲夢人生”紀念影展——

阮玲玉:默片時代的驚鴻絕唱

    ◎筱囡

    1935年,年僅25歲的阮玲玉驟然離世,社會各界為之震撼。這位在默片時代憑藉渾然天成的演技受眾人追捧,同時也因私人生活被閒言指摘的女演員,在從影短短9年的時間里主演了29部影片,為世人留下了各式各樣的銀幕形象。

    阮玲玉入殮當日,數萬人擁堵在上海膠州路上,準備前往萬國殯儀館憑吊,從殯儀館到聯義山莊墓地的路上也是萬人空巷,靜安寺捕房不得不全員出動維持秩序,場面之浩大被美國《紐約時報》稱為“世界上最偉大的哀禮”。今年是阮玲玉逝世90周年,現存由她主演的9部影片在中國電影資料館展映,以最完整、全面的狀態紀念這位傳奇女星。

    《小玩意》

    表演方式由外放轉向內收

    阮玲玉的電影之路始於1926年,在卜萬蒼導演的賞識之下,她在第一部影片《掛名的夫妻》中便擔任主演,飾演一名被封建倫理道德束縛的傳統女性。這部影片雖然沒能讓阮玲玉一炮而紅,但也正式為她開啟了演員之路。

    憑藉對角色的高度共情和刻苦鑽研,阮玲玉在鏡頭前展現出非凡的表演天賦,導演孫瑜曾讚其“對演戲極具天才,不論正派反派,少女或老婦,只需服裝一改,便表情逼真”。她飾演的角色類型繁多,早期多以妖媚的風塵女子形象示人(如《白雲塔》《故都春夢》等),後期隨思想變化轉向演繹反抗舊禮教的進步女性(如《三個摩登女性》《新女性》等),且角色年齡跨度極大。從現存於世的作品來看,在影片《戀愛與義務》中,20歲的阮玲玉一人分飾母女兩角,從活潑少女演至佝僂老婦,神情、體態的變化非常自然,兩個角色同框出現時也毫無違和感。

    1933年上映的《小玩意》是阮玲玉在表演方面一次質的飛躍,她飾演的葉大嫂在戰亂中相繼喪夫喪子,雖然表演在肢體方面仍不免誇張,但可以明顯看出其表演方式已由外放轉向內收。片中女兒瀕死之際,葉大嫂雙目含淚,先是抬頭望天,而後低頭看向女兒,眼神從對戰爭的怨懟轉向對女兒的不舍,最後再次抬頭,祈求上天讓女兒活下去。這組特寫鏡頭中,阮玲玉將一個母親的絕望表達得淋漓盡致。影片結尾處,被戰爭陰霾折磨至瘋癲的葉大嫂在歌舞升平的人群中質問,最後直視鏡頭,號召救國的堅毅之情直擊人心。

    《神女》

    默片巔峰之作享譽海外

    在阮玲玉的從影生涯中,她自己最滿意的表演是費穆導演的《人生》,不過,最為世人稱道的非吳永剛導演的《神女》莫屬。影片是阮玲玉在表演方面的集大成之作,也因影像和內核被視為中國無聲電影的巔峰。2025年第75屆柏林國際電影節上,4K修復版《神女》首次亮相,現場座無虛席,觀眾反響熱烈。這並不是《神女》首次走出國門,早在1982年義大利舉辦的“中國電影回顧展”上,影片就得到了海外電影界的高度評價,阮玲玉也被稱作“中國的葛麗泰·嘉寶”。

    在《神女》中,阮玲玉再次飾演命途多舛的底層女性,演技相較於初入影壇之時更加純熟,輕而不浮,媚而不蕩。在躲避巡警時誤入地痞家中的一場戲裡,阮玲玉眼見逃脫無望,先是上下打量一番,然後坦然坐在桌子上,等地痞為她點燃香煙,不羈的表情和動作中透露出內心的憤懣。1991年,關錦鵬導演了傳記電影《阮玲玉》,片中飾演阮玲玉的張曼玉曾複刻這段表演,兩相對比之下,更突顯身處舊時代的阮玲玉對角色的深刻體悟。

    吳永剛曾說“沒有阮玲玉,就沒有《神女》”,這部現實主義影片激發了阮玲玉的全部能量,她把自己全部交付於角色,將一位亂世中不惜以身體為代價撫養孩子的女性演繹得出神入化,讓人全然忘記銀幕上是一位熠熠生輝的影星,只感受到一個底層女性的悲切。

    《新女性》

    悲情的角色成為命運的讖語

    阮玲玉是一位“體驗派”演員,她沒有接受過任何表演體系的訓練,卻能利用生活經歷讓自己與角色產生勾連。與阮玲玉有過兩次合作的鄭君里曾說,“阮玲玉的出色表演,是跟她的切身閱歷分不開的”,她在銀幕上流露出的喜怒哀樂,有相當一部分來源於真實的生活烙印。

    在1931年上映的《桃花泣血記》中,阮玲玉飾演的貧家女與主家少爺情投意合,兩人拋棄門第之見自由戀愛,與現實中阮玲玉和張達民的情感萌芽如出一轍。而《神女》中被地痞霸佔、敲詐,恰似阮玲玉成名後被遊手好閑的張達民盤剝。1934年,蔡楚生導演的《新女性》上映,影片以女作家艾霞之死為原型,批判當時社會的不良風氣,同時揭露報章新聞捕風捉影的惡習。影片中,阮玲玉飾演的韋明在多重壓迫下服毒,被救後雖然喊出“我要活,我要報復”的覺醒之言,但為時已晚,最終在悲憤中死去,這場戲後,阮玲玉失聲痛哭,久久不能平復。《新女性》上映後,受到許多新聞記者的強烈抨擊,他們認為影片是在惡意抹黑記者,眼見攻擊導演的作用不大,他們便把矛頭指向阮玲玉和她的私生活,開始大肆撰寫她與張達民、唐季珊之間的“情感糾葛”。1935年,處在輿論漩渦中心的阮玲玉拍罷《國風》后,選擇走向與韋明相同的結局。

    鄭君里為阮玲玉撰寫的紀念文章中提及,“有人替她主演的影片做過統計,她在銀幕上曾自殺四次、入獄兩次,其餘便是受傷、癲瘋、被殺和病死等等。”現下回望,一個又一個充滿悲情色彩的角色,就像阮玲玉自身命運的讖語,最終成為她人生劇本的殘酷終章。

    阮玲玉離世後,各種紀念活動紛至遝來,人們不再關注她與張、唐二人之間的故事,轉而哀歎遺書中的“人言可畏”。只可惜,連這份遺書也是唐季珊為自保而偽造的。1938年,吳永剛和卜萬蒼以有聲電影的形式翻拍了《神女》(《胭脂淚》)和《戀愛與義務》(《晴天血淚》),既是致敬也是追憶。然而,時至今日,任誰也無法再度複刻阮玲玉的輝煌。她如一座豐碑,屹立在默片時代之巔,永遠被後人懷念。

春天 奏響生命的樂章
春天 奏響生命的樂章
2025-03-26 00:51:18
嚴懲卷款跑路
嚴懲卷款跑路
2025-03-26 00:51:32
拎包入住開“盲盒”
拎包入住開“盲盒”
2025-03-26 00:51:54
百年傳承 匠心正骨
百年傳承 匠心正骨
2025-03-26 00:51:59
春風吹暖花市
春風吹暖花市
2025-03-26 00:52:23
Citywalk 遇見詩意生活
Citywalk 遇見詩意生活
2025-03-26 00:53:56
一塊鋁材的“72變”
一塊鋁材的“72變”
2025-03-26 00:54:45
何為具身智慧
何為具身智慧
2025-03-26 00:55:01
海螺溝景區內的冰川
海螺溝景區內的冰川
2025-03-26 00:5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