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患者如何科學運動
更新于:2025-03-26 00:53:19

本文轉自:安慶日報

運動治療是糖尿病治療中的重要手段,在糖尿病患者的管理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運動除了可以增加人體對胰島素敏感性及增加外周組織對葡萄糖的利用外,還可以減少肝臟對葡萄糖的輸出,有助控制血糖,改善心、肺功能。運動好處多多,那麼以下要點,糖尿病患者你要掌握:

運動治療前請諮詢糖尿病專科醫師或護士,在專業人員指導下運動。

運動前進行疾病控制情況檢查、糖尿病急慢性併發症篩查、心血管風險評估等,有助於保證運動治療的安全性和科學性。

運動前的適宜血糖值應在5.0—13.9mmol/L。

以下情況禁止參加中等及以上強度運動:血糖超過16.7mmol/L,有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低血糖(糖尿病患者血糖<3.9mmol/L)等急性併發症,血糖時高時低,波動幅度較大,合併急性感染、嚴重的心腦血管疾病如嚴重心律失常和一過性腦缺血作等、嚴重腎病、增殖型視網膜病變。將病情控制穩定后,經醫師評估方可逐步恢復運動。

日常生活中要進行柔韌性訓練和平衡訓練,養成健康的生活習慣。

柔韌性訓練可採用靜態拉伸的方式,每個動作拉伸10—30秒、重複2—4次、時間累計60秒,多個部位練習時間總計<10分鐘,每周2—3次。平衡訓練可做單腳站立、足跟對足尖“一字走”、身體擺動“不倒翁”練習、平衡鍛煉操等,練習動作由易到難。同時,增加日常生活活動,如步行、騎車、外出購物、做家務等;減少靜坐,連續靜坐時間不超過30分鐘,每30分鐘可以進行不同強度活動1—5分鐘。

運動前準備。運動前穿寬鬆的衣褲,柔軟的鞋襪和合腳的運動鞋,並注意檢查皮膚和雙腳。可穿戴設備如心率表、持續葡萄糖監測系統、計步器等,有助於提升運動依從性和安全性。

運動時間和方式。每周進行至少150—300分鐘中等強度的有氧運動,每周運動3—7天,每日持續或累計運動時間30—60分鐘,有氧運動間隔不應超2天。運動前可進行5—10分鐘低強度有氧運動,如步行或原地踏步等,如無不適,再行中等強度的體育運動包括快走、慢跑、騎車、太極拳等。平時身體素質較好者可行較高強度的體育運動包括有氧健身操、快節奏舞蹈和籃球等。無論運動前血糖處於何種水準,任何類型較大強度的運動都會因腎上腺素和胰高糖素等反向調節激素釋放而使血糖升高,所以可以通過監測餐後2小時(運動后)的血糖水平來選擇合適的運動專案。運動時最佳心率為(170-年齡)次/分,但並非絕對。運動結束行10分鐘左右的整理運動,如彎腰、踢腿等,讓心率恢復比平靜狀態的時候高10—15次/分鐘。

如果沒有禁忌證,應每周行2--3次抗阻運動,鍛煉肌肉力量和耐力。

抗阻運動要間隔≥48h方可再次進行,可以採用健身器械、啞鈴、杠鈴或身體自重訓練等方式,從中等強度開始,逐漸增加至較大強度。鍛煉部位應包括上、下肢、軀幹等主要肌肉群,每個肌肉群練習2—4組,每組重複10—15次。同一肌肉部位訓練,至少間隔1天。對於老年人和無規律運動習慣者可以從低強度開始。

運動時機選擇。自第一口飯記錄時間,餐後1小時後運動。餐后運動可以有效消耗能量,保持血糖的正常水準。盡量避免晨練和餐前運動,如果晨練或餐前運動時應先攝入10—30克碳水化合物,避免低血糖的發生。

運動項目選擇個體化。可根據自身病情、年齡、喜好及身體的承受能力等選擇合適運動專案,並對運動計劃適時調整。運動中若出現任何不適,如心慌、胸痛、氣短及其他不適,應立即停止運動,必要時及時就醫。當合併超重或肥胖,制定運動方案時應結合減重方案。出現過運動相關低血糖的糖尿病患者應結伴運動,隨身攜帶葡萄糖片、糖果、餅乾等預防低血糖的食物和急救卡。無論運動前血糖處於何種水準,任何類型較大強度的運動都會因腎上腺素和胰高糖素等反向調節激素釋放而使血糖升高。運動前、中、后要注意適量補充水分。(作者單位 宿松縣中醫院針灸科)蔡成紅

中一簽能賺6萬多元
中一簽能賺6萬多元
2025-03-26 06:07: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