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兒身體打顫,是缺鈣嗎?可能是生理現象,媽媽別弄錯
更新于:2025-03-26 15:05:28

寶寶身體打顫,是缺鈣了嗎?

經常有媽媽反映這個問題,寶寶偶爾會出現肢體緊繃然後一直抖、打顫,這是不是寶寶缺鈣的表現呢?

不要早定論。

寶寶打顫,也不排除是生理性的原因,畢竟寶寶都中樞神經不成熟,在成長過程中身體也會出現許多的信號,這一點也應該被我們所重視。

通常,寶寶在沒有安全感、大小便的時候、興奮的時候出現打顫,都是生理性的一種表現,媽媽們不需要過於擔心,隨著中樞神經成熟之後也會逐漸的消失。

但是,如果這幾個情況也要特別的注意,如果寶寶打顫很頻繁的情況下也要注意是病理性的原因,媽媽們不要疏忽了。

01

佝僂

小兒佝僂病的情況也是很常見的,這也是寶寶缺鈣的一種現象,當寶寶缺鈣之後也會出現抽搐、打顫的情況。

當然,佝僂的情況下,打顫的情況也會比較頻繁,也會出現情緒化、發育遲緩等情況,需要進一步檢查才能夠確定。

媽媽們不要盲目的補鈣,如果盲目的補鈣也很容易造成貯存鈣太高,對寶寶的成長發育會造成負擔。

寶寶出生15天的時候可以補充維生素D,這樣可以促進寶寶對鈣的吸收,這一點媽媽們不要疏忽。

02

肌張力高

有些寶寶先天肌張力高,這類寶寶也會出現打顫的情況。

尤其是寶寶用力的時候,身體就會不停的發抖,寶寶力量無法很好的掌控,這一現象也是很常見的。

進入二月齡開始,寶寶大運動發育也越來越快了,此時寶寶肌張力高的情況下,也是有這一方面影響的,媽媽們別疏忽。

如果寶寶趴著的時候身體就一直在抖動,媽媽們也應該要注意寶寶肌張力高,多給寶寶按摩關節、肌肉,讓寶寶放鬆緩解肌張力高。

03

高熱

寶寶發燒的時候打顫,這個現象也要特別的注意,很容易造成驚厥的情況,如果沒有及時的降下溫度,也很容易傷及寶寶都大腦,這一點要注意。

寶寶高熱的情況也是值得被我們所重視的,若不然也很容易因為自己的粗略行為影響寶寶,媽媽們需要瞭解。

高熱、發燒過度的情況下,也會引起寶寶抽搐、打顫,這個時候也要及時降體溫及時的就醫。

嬰兒身體打顫,通常都是生理性的情況,會隨著月齡的增長慢慢的消失。日常生活中也可以多給寶寶做做撫觸按摩,促進寶寶的身體血液迴圈,緩解寶寶的肌肉不適,這一點很關鍵,媽媽們別疏忽。

除此之外,寶寶出生15天開始,也要注意給寶寶補充維生素D,提高寶寶對鈣的吸收,防止寶寶體內缺鈣,這一點很關鍵別疏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