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玉溪日報
□ 玉溪市第一幼稚園 林瑤
每個家庭擁有各自的教育理念和方式,這些差異讓孩子在成長的道路上難免會產生困惑——當他們發現同齡人的行為舉止與自己不同,特別是當這些行為在其他家庭中受到接納時,往往會感到不解。面對孩子提出“我為什麼不能像他一樣”的疑問時,作為孩子人生的首位導師,家長們需以智慧為燈、耐心為舟、同理心為帆,引領孩子理解並接受不同的育兒理念和規則。
傾聽心聲,共築理解之橋。當孩子提出這樣的疑問時,家長應首先成為他們心靈的傾聽者。耐心聆聽孩子的感受,用一句“我明白你的想法,看到其他小朋友可以吃零食,你也想吃,對嗎?”來傳達我們的理解與共鳴。這樣的回應,如同溫暖的陽光,照亮孩子的心房,為後續的交流打下良好的基礎。
揭示規則,點亮智慧之光。緊接著,家長需向孩子揭開家庭規則背後的深層意義。告訴孩子:“在我們的小家中,我們更看重健康飲食,因此限制你吃零食,是為了讓你擁有更加健康的體魄。”通過這樣的解釋,孩子能夠逐漸領悟規則的合理性,學會尊重並內化這些原則。同時,家長還需引領孩子理解並接納不同家庭的育兒理念,可以溫柔地說:“每個家庭都有著自己的要求和規則,我們要學會理解並尊重這些差異。”這樣的引導,能夠讓孩子的心靈更加寬廣,學會在差異中尋找共鳴,培養包容的心。
此外,還應鼓勵孩子主動思考,做出符合自己價值觀的選擇。“你覺得吃零食對你來說有哪些好處和壞處?你願意為了更健康的生活方式作出一些調整嗎?”通過這樣的提問,讓孩子能夠學會獨立思考,權衡利弊,從而做出更加明智的選擇。
作為家長,應以身作則,成為孩子的榜樣。我們的言行舉止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嚴格遵守家庭規則,展現出對規則的尊重與遵守。同時,傳遞正能量,弘揚正確的價值觀,引導孩子成為有擔當、有責任感的人。
最後,要與孩子保持有效的溝通,鼓勵孩子隨時分享想法、提出問題,及時了解他們的困惑與需求,為他們提供適時的支持與説明,助力孩子更好地成長。
科學處理孩子的困惑,構築一條充滿愛與理解的成長之路,才能讓孩子學會尊重差異、包容多樣、獨立思考、勇於擔當,最終成長為具有廣闊視野和高尚品德的優秀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