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會孩子,成為學霸就是要學會吃高級的苦
更新于:2025-03-26 01:14:02

學習是要吃苦的。

古人有懸梁刺股、囊螢映雪,今人有衡水、毛坦廠。要麼在艱苦的環境中堅持努力,要麼就是走路帶著小跑,分秒必爭。

告訴孩子,真正要成為學霸的孩子,必須要學會吃“高級的苦”,才能有所突破,破繭成蝶。

01

“普通的苦”

普通的苦,是按照老師的要求死磕。爭取100%做到,甚至120%做到。

雖然我把它定義為“普通的苦”,但是效果一點也不普通。

前不久,碰巧聽朋友說了一個故事。主角是一位非常優秀的青年數學家,北大數院畢業,拉馬努金獎(專門頒給35歲以下傑出青年數學學者的獎項)獲得者。

他說自己初中畢業的暑假,問即將去讀書的高中老師,我該怎麼準備高中的數學。老師說,你把《數學精編》一套都做了吧。

於是他老老實實在初三的暑假,一邊自學,一邊刷完了三本書中的所有題目。高中數學就學完了。

按照他自己的說法,當時自己在數學尖子班不算突出,但是就擅長“死磕”。

老師要求做的事情堅持做到,理解原因也做,不理解也先做了再說。

(電影:知者無涯劇照,記錄拉馬努金傳奇的一生)

之所以我叫它“普通的苦”,因為看上去似乎人人都能做到。

但一深究,真的不普通。能有這樣的定力,忍受這樣的枯燥,非常人也。

02

“中級的苦”

高強度用腦,是所有一切學習方法的基礎,也是優秀學習效率的保證。

比如學習強調要尋找“心流”,也就是那種全神貫注、遮罩一切外部干擾信息的狀態。這個時候大腦在高效運轉,100%的腦力都聚焦在學習活動上。

又比如,頂尖學術期刊《Science》(科學)文章證明,“用提取法”進行記憶,要比重複閱讀4遍,效率高的多。因為“提取法”需要更多的腦力。

有的孩子學習的時候辛辛苦苦記了很多的筆記,但效果常常不好,因為只做了表面努力,思維卻不深刻。

那為什麼“高強度用腦”,會是一種苦?

美團創始人王興曾經說過:大多數人為了逃避真正的思考,願意做任何事情。

人,特別是孩子,有一種天然的生物機制,就是要減少思考。

我猜測是人類在遠古時候為了減少能量消耗和保持對外界的機敏,要更多地依靠“直接反應”而不是“深思熟慮”再行動。

所謂中級的苦,就是對抗這種天性,主動地、深入地思考,雖然很累,但唯有此才能有真正的收穫。

03

“高級的苦”

我和女兒說,在學習中最重要的,就是對自己保持誠實。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不能承認自己的現狀,就無法確定自己進步的起點。 

高級的苦,對抗的是自己。

也就是不斷審視自己,不斷反思糾正,敢於否定自己實現蛻變。

楊振寧1992年獲得物理諾貝爾獎。但在剛開始從事物理研究的時候,實驗做一次砸一次。所以他的導師阿裡森曾說道:

“Where is a pang,there is Yang.”

也就是說,實驗室的“噼啪”爆照聲響,都是由楊振寧搞出來的。

(楊振寧和李政道)

又比如實驗室中有一台加速器,這台舊的加速器經常出現問題,可是每次它出問題,楊振寧都需要幾個小時才能發現毛病,而其他的同學則只需要幾分鐘,就可以輕易發現問題所在。按照大多數人的看法,簡直可以用笨手笨腳來形容。

楊振寧進行了反思,也向老師徵求意見,最終調整了自己的研究方向,從實驗研究改為理論研究,之後就有了“宇稱不守恆”的理論突破。

所有優秀的學習者,都善於反思。不斷調整策略,追求更好的效果。

然而,大多數人都不願意承認自己的做法不好、自己的方向有錯、還不夠努力等等。不得不要反思自己時,也會找各種藉口,或者對明顯的問題視而不見。

04

鍛煉孩子能夠吃苦

法國思想家伏爾泰說:“讓你疲憊的不是遠方的高山,而是你鞋子裡的沙子。”

眼前的苦,比遙遠的目標更讓人畏懼。

《黑神話:悟空》的製作人馮驥說:“但你想走到那座山,就得忍受這樣的過程。”

能吃普通的苦是一切成就的基礎。有些孩子天生更能忍耐,有的則容易心浮氣躁。

天生更能忍耐的,能夠吃“普通的苦”。則更多觀察他是否在機械學習,還是能夠深入思考。隨著年齡上漲,還要逐漸培養反思能力。

至於一個孩子敢於反思自己,通常的原因是有父母的信任和包容。沒有外部責備的壓力,就更加敢於直視自己的弱點,敢於剖析自己而不會有不安全感。

至於天生浮躁不願意下苦功的,則要“利誘之”。其實就是通過外部的激勵措施,慢慢幫他找到可以堅持的理由。

人的好習慣、壞習慣,都是慣出來的。

但凡表現得有點努力的跡象,就要死命誇他。讓他覺得努力是天下最香的餑餑。

要是努力后的結果不錯,那就可以慶祝了。剛開始的時候,只和孩子自己比較,切記不要和其他孩子橫向對比。

“吃苦” - “有甜頭” -“那就再試試” ,這樣的迴圈一來,習慣就出來了。

如果慢慢適應了“吃普通的苦”,再用同樣的方式,激發他的深度思考和自我反思的習慣。

每一個等待破繭成蝶的孩子,都要學會如何經歷吃苦的過程,而他們的引路人,正是我們。

怎樣恢復近視視力
怎樣恢復近視視力
2025-03-26 01:38:02
近視1000度還能治嗎
近視1000度還能治嗎
2025-03-26 01:38:45
睡眠小知識
睡眠小知識
2025-03-26 01:45:36
貧窮的本質
貧窮的本質
2025-03-26 01:54: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