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歲的豆豆因為玩滑梯時不小心撞到了其他孩子,媽媽立刻提高嗓門訓斥“怎麼這麼不小心?快道歉!”,豆豆愣了兩秒,突然擠出笑臉抱住媽媽:“媽媽別生氣,我下次一定小心!”,隨後,他轉身把自己最愛的玩具遞給被撞的小朋友,全程沒有委屈和反抗。
這一幕讓我心裡一緊,豆豆的反應,像極了心理學中提到的“討好型人格”。後來和豆豆媽媽聊天才知道,豆豆每次被吼後總是主動哄她開心,甚至偷偷把零花錢送給欺負他的同學,只因“怕別人不高興”。
何為討好型人格?簡單來說,討好型人格的孩子會過度在意別人的感受,甚至犧牲自己的需求來換取認可。他們很會看父母臉色,一旦發現父母不高興,就立刻用乖巧、妥協甚至討好的方式來哄。如果你家孩子被吼后有這些表現,說明是他討好型人格,父母要留意。
孩子被吼後秒道歉,還哄你開心
通常孩子被批評後會覺得委屈、生氣,但討好型人格的孩子會立刻向父母認錯道歉,甚至主動做家務、送禮物來平息父母怒火。就像豆豆,明明自己也受到了驚嚇,卻優先照顧媽媽的情緒。
突然變“小大人”,過分乖巧
有的孩子被吼後會突然安靜,寫作業不再磨蹭,吃飯不挑食,甚至主動幫忙照顧弟弟妹妹。這不是懂事,而是他們用“完美表現”換取安全感,生怕再惹父母生氣。
藏起眼淚,不敢說“我想要”
我曾見過一個7歲小女孩,被媽媽當眾吼哭後,硬生生把眼淚憋回去,小聲說:“我不該哭的,媽媽不喜歡”。這類孩子會壓抑真實情緒,連“我想要買個新的鉛筆盒”都不敢表達。
如果孩子長期討好別人,會給孩子帶來什麼傷害?
活成“空心人”:總為別人而活,不知道自己真正喜歡什麼;
人際關係脆弱:學校里容易被欺負,工作中不敢爭取機會;
情緒火山爆發:長期壓抑可能引發焦慮或抑鬱。
那我們該怎麼把孩子從討好型人格的泥潭裡拉出來呢?首先,我們要摒棄吼叫的壞習慣,想發火時,先深呼吸10秒,讓自己冷靜下來,然後給孩子一個大大的擁抱,再跟孩子一起解決遇到的麻煩。其次,瞭解孩子的內心想法,幫助他釋放內心的真實需求。再次,多給孩子一些選擇的機會,比如週末讓孩子自己選擇去哪玩,玩什麼,小小的選擇權,能大大積累孩子的自信。
當我們收起怒火,用包容的目光看待孩子的錯誤,他們會明白:我不用完美,也值得被愛。那個總在討好世界的孩子,最需要聽到的其實是:“寶貝,你不開心可以哭,不願意可以拒絕,媽媽永遠和你站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