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及民用航空器的安全性,“適航”一詞常常與其同時出現在各類新聞媒體報導中。那究竟什麼是適航呢?適航,是航空器本身及其各部件、各系統適於空中航行的最低安全標準。通俗地講,航空器過不了適航這一關跟產品不合格是一個道理。
什麼是適航
1903年,美國萊特兄弟開啟了人類歷史上的首次航空飛行,從此飛機開始頻繁出現在大眾視野。伴隨著航空科技的發展,民用航空產業快速興起,人為因素導致的飛機安全事故頻發很快引起公眾對飛機安全性的擔憂。在人們的強烈要求下,美國航空管理部門率先頒布了相關的航空法規和標準,對航空活動進行監管,航空器適航的概念由此產生。
一般來說,航空器適航主要指的是航空器本身及其各部件、各系統適宜空中航行的最低安全標準。
民用航空器從孕育誕生到壽命終止的整個過程、每個環節都需要滿足適航要求,在這個過程中,航空器製造商、民航當局和航空公司承擔著不同的責任。這三方的共同努力確保了航空器在預期的運行環境和整個生命週期內,能夠持續保持著安全的品質。
命運不同的大飛機
20 世紀60年代,蘇聯與美國分別推出了兩款民用大飛機,它們是蘇聯圖波列夫設計局設計的圖-154飛機和美國波音公司的波音737飛機。
圖-154飛機於1966年開始設計,1972年投入運行。據有關報導稱,由於研製時蘇聯沒有成體系的適航標準,後期運營中也沒能對飛機有明確的保養和維修規定,導致此後幾十年間圖-154飛機事故頻發,造成數千名乘客和機組人員遇難。最終,圖-154飛機黯然退出民用航空市場。
與圖-154飛機同一時期研製的波音737則成為民機市場上的典範,至今仍在天際翱翔。
兩款知名飛機命運截然不同,背後的主要原因都跟適航標準的完善性有一定關係。與圖-154飛機相反,波音 737飛機從設計之初就嚴格遵循美國的適航標準,並獲得美國聯邦航空局(FAA)頒發的型號合格證,這對波音737飛機後來良好的安全性和市場表現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生命的代價
目前世界上的適航標準主要包括美國聯邦航空局(FAA)與歐洲航空安全域(EASA)兩大體系,其他國家都是以此為基礎結合各國實際情況建立了各自的適航標準體系。在一系列的適航標準得到建立和完善後,大至飛機的整機設計製造,小到一個螺絲釘的標準化生產,從飛機的研製到後期的運行、維護,適航管理深入從航空器誕生到壽終正寢的各個環節。
適航標準體系由一部部的法律規章組成,具有強制的法律效力。隨著航空技術的發展,以及對現實中發生的各類安全事故的經驗總結,適航標準自身也在不斷進行修訂與完善。雖然它們讀起來冷冰冰,單調又枯燥,但事實上這每一項條款都有對應的來源,都是用鮮血和生命換來的寶貴經驗與教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