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瑞接棒,中國汽車智慧決戰誰將殺出重圍?
更新于:2025-03-26 12:49:14

“ 28 年前,我們在這裡打下了建廠的第一根‘樁’,通過自主創新,吃了 20 年發動機、動力總成的好飯。”

“今天,我們要在這裡打下奇瑞的第二根‘樁’,AI 智慧化的樁將拉開奇瑞從汽車製造商轉向智慧化現代化產業集群的大幕。”

3 月 18 日,奇瑞汽車智能化戰略發佈,尹同躍總結了過往的 20 年,並宣佈要在下一個 20 年,要多吃智慧化的“飯”。

安徽蕪湖長江三橋上,200 輛奇瑞智能駕駛車隊以全程零干預的 NOA 模式跨越大橋,宣告這家“技術理工男”正式向智慧化賽道發起總攻。

在這場名為“油電同智,全球同行”的戰略發佈會上,奇瑞拋出三大殺手鐧——“全系標配獵鷹智駕、智駕下探至 6 萬元級、全域智慧生態佈局”,並且打出差異化競爭,直指行業痛點:“智慧化不應是電動車的專利,更不應是高價車的特權。”

當比亞迪、吉利、長安等車企在電動化領域短兵相接時,奇瑞的“油電同智”戰略,或許能夠改變中國汽車智慧化競爭的下半場規則。

乍一看,奇瑞此次發佈的獵鷹智駕的梯度劃分和其他品牌所主打的智慧戰略比較相似,比如劃分的三個系列:

獵鷹 500 主打端到端大模型行泊一體智駕系統,支援高速 NOA、城市記憶領航、記憶泊車等高階功能;獵鷹 700 則在前者的基礎上提升算力,支援高速 NOA、城市 NOA、代客泊車及車位到車位等自動駕駛場景;獵鷹 900 則採用了 VLA+ 世界模型新一代智駕系統,具備 L3 級自動駕駛能力。

但是結合產品、售價、銷售範圍,奇瑞打出了差異化,這其中的核心主要有三點,分別是:智駕的下探幅度,智駕的覆蓋廣度,智慧化的輻射範圍。

首先,奇瑞小螞蟻智駕版首次將智駕平權的極限下探至 6 萬元級,相對於把價格下壓到極致的比亞迪,奇瑞在此基礎上更進一步,毫無疑問這是要把智駕的門檻再一次鏟低,讓更多的人接觸到奇瑞的智駕,進而擴充自身在行業的影響力。

其次,到 2025 年底,奇瑞將有 30 余款車型搭載獵鷹智駕,覆蓋奇瑞全品牌全系車型,涵蓋燃油、混動、增程、純電全動力形式,此次對燃油車的重視,是之前一些品牌所不具備的,要知道目前市場上依舊存在大量的燃油車使用者,但是智慧化的缺失是目前的一大痛點。

最後一點,除了在國內佈局智駕產品之外,出海一直是奇瑞的拿手專案,同時也是目前其相對於大部分競品之間獨有的差異化優勢。目前奇瑞是自主品牌當中出口量最大的一個品牌,2024 年出口總量 114.46 萬輛,同比增長 21.4%,占其總銷量的 43.96%,並且在全球範圍內業務覆蓋超 110 個國家和地區,海外總銷量超 1300 萬。

這是一個很龐大的海外用戶基礎,同時也是智能化技術普及的根基,並且在這麼多年,奇瑞需要提升品牌力的建設,那麼後續在量的基礎上,智慧化很有可能成為助其提升“質”的關鍵要素。

至此,我們甚至可以這樣認為,未來奇瑞的目標不僅僅是把智慧化作為未來吃飯的根本,其野心遠不止於此,現在其打出的這幾張牌相對於其他品牌在發佈智能化戰略之時,其實是有比較大的差異化,尤其是在產品的廣度和後續市場覆蓋範圍兩方面,相較於“吃這碗飯”,其更像是想要成為“做這碗飯”的規則制定者。

仔細數數,在奇瑞發佈智能化戰略之前,已經有不下五六家車企率先召開了智慧化戰略的發佈會,按先後順序,長安、比亞迪、吉利等品牌已經搶佔了這一熱門話題的制高點,不過看看各家主推的內容,奇瑞來得晚,但是並不慌。

為什麼這麼說?首先,價格這一不能忽略的重要參考因素,從萬元起步,再到十幾萬的主銷區間,各家車企的智慧戰略都瞄準這一區間開炮,這是走量的價格區間,是大部分消費者選擇的區間,這同時也是奇瑞所在的舒適區間。

在 6-15 萬價格區間當中,涵蓋了奇瑞多款主銷車型,包括小螞蟻、瑞虎 8、瑞虎 9、艾瑞澤 8 等產品,在後續賦予智慧化技術之後,這些家用產品的含金量便會逐漸提升,而且對於很多消費者來說,“這個價格有沒有這些配置”這一問題尤為重要,就目前卷價格的國內市場,不管怎麼推新技術,價格仍然是能直戳消費者心窩的核心痛點。

其次,覆蓋燃油與新能源的真正平權,之前很多車企都講出了智駕平權這件事,但是是否真正做到了平權?顯然不是。

現在很多智慧化配置會優先放在電動化車型上面,這背後的原因無非是電動化平臺能夠在短時間內造出來,而燃油車的底層設計要更加複雜,沒辦法在短時間煥新,這也就導致一個誤區,使得很多消費者認為燃油車與智慧化之間無法建立起聯繫,也就給其打上了一個“落後”的標籤。

與此同時,燃油車市場在新能源面前是否已經被壓縮殆盡?這一點奇瑞自身的業績就能說明問題,除了近兩年奇瑞的新能源轉型之外,其一直是以燃油車作為主營業務,那麼就這樣一個發展模式,在新能源轉型交替的浪潮當中實現了逆勢增長,營收同比超 50%,淨利潤突破 132 億元。

所以說,不管是新能源還是燃油車,智慧化這條發展路徑其實是不受能源類型所左右的發展趨勢,而且從另一個角度來看,更多的產品加入到智駕的體系,對於其自身的發展也是百利無一弊。

我們都知道智駕是否好用的一個重要參考因素就是其能不能適用於更加複雜和多樣化的道路環境,那麼這一點光靠軟硬體堆砌可能並不是一個最佳選擇,因為現在在 AI 的加持下,更依靠數據量的堆積與學習。

那麼此時這一環節就需要數量的積累,油電同智的優勢便會顯現,覆蓋更大的市場就意味著能夠收穫更多數據採集,毫無疑問,智駕的學習能力就上升了一個台階,那麼更多地數據採集,除了國內市場之外,奇瑞把目光瞄向海外更具深遠意義。

此次智慧戰略的發佈一個重點就是讓智駕走出國門,那麼這一做法能夠為奇瑞帶來什麼?

先是基於數量這一問題,目前奇瑞全球汽車使用者 1500 萬,覆蓋 100 多個國家和地區,每年智駕里程 20 億 + 公里,1000 萬 + 全球的高價值訓練數據(Clips),180 萬 + 世界模型生成場景;端到端數據閉環能夠實現 2000 萬公里 / 天模型學習里程,100 萬公里 / 天數字驗證能力,1 周 / 次演算法反覆運算速度。

並且我們都知道國內道路環境的複雜程度已經足夠高,但是若是算上海外市場,環境氣候千差萬別,法律法規不同要求,風土人情各有風貌,這是一個讓智駕變得好用的更高門檻,在滿足這些需求的同時讓智駕的價格門檻變得更底,對於消費者來說,這無疑是一個利好消息。

奇瑞的智慧化戰略算是一次在競爭對手完成布局之後的搶灘登陸,既然沒有做到先發優勢,那就用顯著的差異化進入市場,“奇瑞的智能化,也要不客氣!”此時看尹同躍說出這番話,確實有足夠的底氣。

今年開年後短短一個多月的時間,排的密密麻麻的智能化發佈會,越來越卷的價格和內容,由此我們就能夠看出未來智慧化競爭的趨勢,沒有喘息的空間和時間,直接到了智慧競爭的拐點,開局即決戰。

那麼在這個時間階段上,對於車企來說其實是一個樹立自身在智慧化領域差異化競爭優勢的好時機,只要你現在向市場給出不一樣的內容,你就建立了先發優勢,後面再發佈的品牌和產品就有可能被你的先佈局所掩蓋。

道理很簡單,那麼現在什麼樣的智能佈局算是抓住了時代的拐點?後續又將呈現出什麼樣的發展趨勢?

首先,目前自主幾家發佈了智慧化戰略的車企品牌其實呈現出了一些不同的特點,我們可以先來大致梳理一下“自主 F4 ”在智慧戰略上面,分別隸屬於哪些派系。

長安所應用的策略主要是生態合作派,與華為深度綁定已經成了其現在智慧化的標籤,尤其是阿維塔和 Huawei 率先所建立起的合作模式,這一大的 IP 已經讓其在消費者群體當中有著足夠強的認知。

比亞迪算是極度控制成本的資源整合派,全棧自研演算法再加上繼承架構所帶來的成本碾壓,把智駕的硬體成本降低 30% 左右,不管是其在智駕時代,還是之前的新能源轉型時代,其帶來的成本優勢已經成了品牌的一個標籤,不管怎麼說,便宜兩個字在很多消費者心中就已經很有影響力。

吉利算是各種資源預埋的架構創新派,車輛的底層架構能夠支援 L3 甚至是 L4 級的自動駕駛輔助,並且依靠衛星的賦能來強化定位精度以及智駕能力,和科技挂鉤,合併眾多初創的科技企業,通過一段時間的扶持,吉利在自研智能技術上也是取得了足夠的成果。

而此次的奇瑞則算是生態、市場擴展派,更大範圍的產品以及更廣的市場預期,擴展智慧技術的使用範圍,這樣的辦法可能比較“笨”,但是建立起來的群眾基礎還是很穩固的,而且將智駕這樣的核心配置推到全球市場,能夠説明品牌形成一個挑戰“豐田、現代、大眾”等傳統汽車大集團的系統化發展戰略。

以上這些派系基本上也形成了各自品牌的特點,其中有關於平權的共同點,也有關於不同技術、合作路線的選擇,那麼從中我們可以總結出一些發展趨勢,對於後面入局智慧化的品牌起到一些參考。

1、智慧配置從奢侈品變為日用品。

這個趨勢已經很明顯,當你覺得 7.98 萬元帶智駕已經扒下價格底褲,那後續市場當中表現出來的可能就是 6.98、5.98 萬擁有同樣的配置,這是一個不可逆的轉變,在車企垂直整合 + 規模應用鋪開之後,高階智駕的相關軟硬體成本已經壓縮到了白菜價。

像比亞迪自研 SiC 晶片 + 地平線征程 6,智駕系統成本降至 3000 元內;奇瑞聯合國產鐳射雷達廠商將 128 線雷達價格壓至 800 美元,這一定價僅為國際大廠 1/3。此時行業對於智駕的預測,2025 年 L2+ 智駕滲透率將會突破六成,十萬級產品的智駕標配佔比也將突破 30%。

2、想“用軟體來賺錢”這件事情可以放下了。

此前車企一直盼望智慧化的競爭路線能夠開闢一個全新的盈利模式,也就是類似現在的行動智慧設備依靠軟體訂閱來賺錢,這一設想相對於此前單純的靠賣硬體能夠更容易的實現盈利,的那是隨著現在的智慧化普及,若是還將賺錢的希望寄於此,那就只能一句“涼涼”送給自己。

這就像當年的“殺毒軟體困局”一樣,本來預想的一個完美商業閉環,在“免費、標配”這樣的標籤面前變得蒼白無力,當競爭對手把加價專案都變成標配,車企還會腰桿挺直地說出“得加錢”這句話嗎?答案自然是否定。

3、生態邊界將被打破。

之前的智慧化發展是將傳統汽車轉變為單車智慧,如今隨著單品智慧化普及,後續就將轉變智慧生態戰爭。

這裡面吉利、奇瑞其實都在向這方面發展,吉利收購魅族,再加上自己發射衛星,實際上就是為科技轉型做準備;此次奇瑞也對外公佈了人形機器人、四足機器人、飛行汽車等產品。智慧化作為發展主線其實汽車等產品就成為了一個載體,那麼在一個平台上實現的智慧產物便能夠在更多地平臺上進行應用,進而擴充生態,以起到品牌影響力的擴充。

4、改變車企全球化競爭模式。

這一點主要針對自主品牌的出海,此前我們的產品走向海外大多是依靠性價比的優勢,很多產品在發展中國家會更加吃香,那麼後續隨著中國品牌在智慧化領域快速崛起,這將成為一個擊破傳統造車企業壁壘的攻城錘。

這背後主要是智慧化配置在用車體驗上的提升與改變,比如奇瑞在中東市場開發的“沙塵暴模式”智駕,通過雷射雷達等硬體設備配合演算法提升抗沙環境的駕駛安全;在東南亞,系統通過摩托車流預測模型,可每秒解析 12 輛摩托車的穿插軌跡,軌跡預測誤差

2025,蔚來生死局
2025,蔚來生死局
2025-03-26 05:37: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