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楊 璐
編輯 | 沈天香
顯示 | 幫寧工作室(gbngzs)
今年,福建省又多了一所大學——福耀科技大學,由福耀集團創始人曹德旺發起,通過河仁慈善基金會捐資 100 億元創辦。這所大學於 2024 年 1 月 29 日申請,2025 年 2 月 11 日獲得教育部批複同意。
幫寧工作室瞭解到,福耀科技大學今年開始啟動招生,第一年招收計劃是 100 個名額,錄取分數將比肩 985 院校,目前開設 4 個專業: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智慧製造工程、車輛工程、材料科學與工程。具體面向哪些省份招生還未確定。
曹德旺此前接受《鏡報》採訪時曾表達辦校初衷,他說:“這是我在疫情期間作出的決定。2021 年,從德國回來后需要 14 天的隔離,我有時間思考很多事情。在梳理對高校的捐贈記錄后,逐漸樹立了一些信心。我打算再拿出 100 億元,創辦一所大學,目標是像美國的斯坦福大學那樣,打造一所中國的私立大學。”
就這樣,福耀科技大學項目開始啟動。2022 年,曹德旺赴西安交通大學調研並座談,討論辦學相關內容。2024 年,學校的細部規劃和總平面圖進行了多次調整,變電站的方案得以獲批。2025 年春節前,學校建設基本完工。
學校位於福州市高新區,佔地約千畝,山水環繞,教學樓多以山名命名,如旗山樓、鼓山樓、筆架山樓等。中軸線上,矗立著“敬天愛人,止於至善”的校訓。
據《中國慈善家》報導,福耀科技大學建造期間,曹德旺經常往學校工地上跑,親自把關施工建設,嚴控花出去的每一分錢。每次出現在公開場合,曹德旺都會被問到這所大學的進展。
而今,福耀科技大學終於萬事俱備,只等首屆新生報到。
新型研究型大學
“我們不缺錢。”曹德旺接受採訪時說。
但僅僅用錢就能打造一個“斯坦福”嗎?除了錢,還有曹德旺的夢想和校長王樹國的情懷。
2018 年,曹德旺到德國投資工廠,發現賓士、寶馬等車企巨頭的零部件都是由小工廠提供。這些小企業的人才來自哪裡?誰在為其提供技術和管理支援?他發現,德國的大學很厲害,能夠培養出實幹的人才。
那些大學很看重實踐,比如在企業當過 3 年高管,就可以到大學當教授,而不是只看文憑。這對於人才向企業輸送有相當強的承接作用。於是,曹德旺也想辦一所能真正解決學生就業、解決社會問題的大學。
福耀科技大學不同於一般,它定位為新型研究型大學。“新型”新在學科交叉融合、產教融合、具有國際視野等三方面;“研究型”是將最優質的教育資源投入到人才培養中,讓學生即時掌握最新技術。
學校的每個學院都有與龍頭企業共建的“校企聯合實驗室”。現有合作企業及科研機構包括福耀集團、中國一汽、蔚來汽車、奇瑞汽車、凱爾達機器人、寧德時代、西門子(中國)、天通控股、百度、中國移動、寧波聖龍集團、中國高速列車創新中心、北京精密機電設備控制研究所等。
對學生而言,在校期間,將會有眾多跟大型企業實習交流的機會,就業管道更加便捷。
“不同於公立教育的資源緊張與局限,福耀科技大學學生在大四可前往與學校合作的境外名校學習交流,並可獲得福耀科技大學及境外名校的雙學位。”中國人才研究會汽車人才專業委員會理事長朱明榮對幫寧工作室談到,“這是企業辦學能夠靈活配置資源的表現。”
“我們要做到培養出來的學生畢業就能用,企業等在門口(招人)。”曹德旺曾在採訪中表示,“要幫助企業攻關,把創新成果向社會轉讓,會要求做價值評估——企業應用的可行性、材料供應的可行性、市場的可行性、投資評估(避免亂投資)。因此我相信這裡會成為中國工業的名校,我的目標是(它)成為企業家的搖籃和科學家的搖籃。”
另一位對發展福耀科技大學充滿激情的人是王樹國,他曾分別擔任哈爾濱工業大學、西安交通大學校長。這次,他選擇這所民辦大學並無償工作。
在福耀科技大學,他大展拳腳。在學制設置上,採用貫通 8 年制(本科 3 年、碩士 2 年、博士 3 年)。這種貫通能打通很多不必要的環節,為學生們節省寶貴的時間。
“ 8 年制的本碩博培養,面向所有學生開放。至於能不能走到最後,那是個人選擇。要是只想讀滿 4 年本科、打算去找工作,那我們就按 4 年的標準來培養。如果決定再讀 2 年碩士也可以,我們會根據不同階段來指導。”王樹國說。
在教學方面,該校參考了麻省理工學院、牛津大學、劍橋大學等世界頂級高校的課程體系設計大學基礎課,採用專案牽引培養方式。導師來自世界各地,將採用英文授課,探索小班化教學、雙導師制與書院制,師生比在 1:5 左右。
從本科階段就根據學生的特點和興趣,制定個人化培養方案,這是這所新型研究院校的價值所在。王樹國透露,招生規模發展到最大,也就(每年)400 個名額。
不是為福耀培養人才
企業創辦大學早有先例,如美國通用電氣的“克勞頓大學”、吉利控股集團的吉利學院等,它們多為企業解決自身的人才需求問題,而進軍教育領域。但福耀科技大學不同,它和福耀集團沒關係。曹德旺表示,這是他個人的捐獻投資。
“我不是為福耀培養人才,我的目的是為中國教育探索一條新的道路出來,真正為國家和社會培養出會動腦、有動手能力的人才。”他說。
對於企業辦學的教育模式,這所大學具有開創性的意義。
第一,填補應用型人才培養的空白。中國製造業正邁向高端化、智慧化,但許多高校教育仍偏重理論,與企業需求脫節,太缺乏實踐教育。該大學的教育機制將改變這一現狀,而且開設的四大學院均為前沿技術重要領域,由此彌補“產學研”斷層,助力中國智造升級。
第二,探索教育改革的創新路徑。學校與企業深度聯動,課程對標產業需求,師資引入行業專家,學生可參與企業專案,真正實現“學以致用”。這種模式或將成為中國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參考。
日產中國一位設計師在接受幫寧工作室採訪時曾說,其母校清華大學不僅教授理論知識,還與企業聯動,讓學生豐富了實踐、拓寬了眼界,國內也只有清華等極少數高等學府具備相應資源。
福耀科技大學也在連接產業與學業。
目前,它已與一些國內外高校、企業及科研院所展開合作,期待在中國能逐步建成像德國 TU9(德國理工大學聯盟,包括亞琛工業大學、柏林工業大學、布倫瑞克工業大學、達姆施塔特工業大學、德累斯頓工業大學、萊布尼茨 - 漢諾威大學、卡爾斯魯厄理工學院、慕尼黑工業大學、斯圖加特大學),美國常春藤(哈佛大學、賓夕法尼亞大學、耶魯大學、普林斯頓大學、哥倫比亞大學、達特茅斯學院、布朗大學、康奈爾大學)這樣的大學聯盟。
第三,攻關產業所需的最新技術。目前開設的專業均為全球科技前沿專業,如智慧製造領域,探索工業機器人、數位孿生等技術熱點;在新材料方面,聚焦高端汽車玻璃、特種陶瓷等仍被“卡脖子”的技術……
為此,福耀科大設立了前述 4 個專業。在官網頁面,顯示還有生命與健康學院、數字經濟與管理學院、文理學院及馬克思學院等 4 個學院,或在未來進一步開展教學。這種以國家戰略需求為導向的科研佈局,將為我國在關鍵領域的自主研發提供人才和創新能力。
朱明榮表示,在汽車行業,吉利汽車和福耀集團是兩家企業辦大學的傑出代表,前者辦學最大的特色是產教融合,如今,福耀集團的辦學在產教融合方面又有更多創新。
他對福耀科大的辦學模式充滿期待,希望它的教育創新能為行業培養兼具科研創新和產業實踐能力的複合型人才,也為當前高校人才培養提供更多的經驗與啟示。
“如果有條件,一定要爭取來。”曹德旺對未來的學生們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