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民政部數據顯示我國60歲到65歲的低齡老年人口約9000萬。這些新邁入老年行列的群體,有著較高受教育水準、豐富經驗、較好健康情況與強烈社會參與意願,形成了新的“銀髮人才紅利”。未來10年是我國應對人口老齡化的關鍵期,這一龐大群體財富儲備和社會保障較好,消費意願強,給銀髮經濟帶來巨大潛力。不過,老齡化帶來的健康問題也不容小覷,尤其是慢性病和心理健康問題。
低齡老年人整體健康情況不錯,但慢性疾病卻較為普遍,像高血壓、糖尿病等。全球老年人群多病共存比例達55%至98%,65歲及以上老年人群共病患病率約60%,這足以說明慢性病管理的重要性。
除了身體上的慢性病,低齡老年人還面臨著心理健康問題,孤獨感和抑鬱情緒較為常見,這可能是退休後社會角色轉變,加上家庭支援不足導致的。
另外,隨著年齡增長,身體機能逐漸衰退,骨骼健康問題、視力下降等也開始出現,給他們的生活帶來諸多不便。
慢性病對低齡老年人影響很大,高血壓、糖尿病等不僅降低生活品質,還會增加醫療負擔。比如有位低齡老人,平時不重視高血壓管理,結果引發嚴重併發症,連日常生活都受到了極大影響。
要想管理好慢性病,需要做到以下幾點:
預防和控制慢性病,要做到:
低齡老年人的心理健康問題,特別是孤獨感和抑鬱情緒,對身心健康影響很大。孤獨感和抑鬱情緒可能是因為退休后社交圈子變小,社會角色轉變不適應,加上家庭陪伴不夠。
有位低齡老人,退休後整天待在家裡,越來越孤獨抑鬱。後來他參加社區活動,結交了很多朋友,孤獨感和抑鬱情緒明顯緩解。
要提升心理健康,低齡老年人可以:
同時,家庭和社會的支援也很重要,家人要多陪伴、多溝通,説明老人建立積極的生活態度。
國家在推動居家養老模式,通過開設老年人食堂、提供上門家政服務等,改善低齡老年人的生活品質。比如有個社區設立了老年人健康中心,為老人提供定期體檢、健康諮詢等服務,老人們的健康水平明顯提高。
同時,宣導建立統一勞動力市場,鼓勵低齡老年人再就業。再就業途徑有很多,比如參與志願服務、做兼職工作等。這樣既能發揮他們的人力資源優勢,又能讓他們感覺自己還有價值,延緩衰老過程,促進身心健康。
低齡老年人是重要社會資源,關注他們的健康能提升社會整體發展水準。大家都要重視自己和家人健康,為幸福晚年生活努力。
責任聲明:本文僅為健康新聞/健康科普,內容不構成用藥或醫療指南,建議出現健康問題請及時就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