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一下弗諾·文奇的《天淵》,他筆下的蜘蛛人文明。
這本作品還有一個非常有趣的閱讀體驗,在小說的前 90%,也就是人類和蜘蛛人兩條各自的平行線沒有交集的時候,作者描寫蜘蛛人這條線時,完全是用一種非常自然、生動的筆調在描寫蜘蛛人的生活,給我的感覺就像是看一個外星人作家在描寫自己文明社會的生活,沒有半點的突兀感,哪怕是那些由於生理特徵不同導致的奇特習俗也都顯得那麼自然、正常,沒有任何一驚一乍的刻意渲染。
但是當兩條線一旦交集以後,這種感覺會突然來一個 90 度的大轉彎,當用人類的視角去看蜘蛛人的時候,瞬間就有了外星生物的猙獰感。
先介紹一下作家本人及《天淵》系列的整體世界設定。
弗諾·文奇生於 1944 年,今年也就 70 歲出頭一點兒,還在繼續創作。在退休之前,他是美國聖迭戈州立大學的計算機科學教授,在他 2002 年退休開始全職寫作之前,一直都是利用業餘時間在創作,因此產量並不高,但是品質很高。能夠公開查到的資料顯示,他截止到現在總共也就是寫了包括《真名實姓》在內的 5 個中篇和 6 個長篇,但這些作品的獲獎比例之高是其他職業作家都望塵莫及的。
1992 年出版了他的第一部長篇小說《深淵上的火》,很長,大約有 60 多萬字,花了我二周的時間才看完,這也是我看文奇的第一部作品,他的想像力令我印象深刻,構建出的異星世界令人歎為觀止。文奇一出手的第一部長篇就獲得了 1992 年的星雲獎提名,第二年摘得雨果獎最佳長篇的桂冠,同時還獲得了盧卡斯最佳科幻小說獎提名和約翰·坎貝爾紀念獎的提名。文奇在這部小說中一開篇就告訴所有讀者,這部小說只是我「深淵」三部曲中的一部,我還有一個前傳和後傳等著大家,牛逼的作家就是這麼有自信,要知道他的一部小說的字數就可以頂別人的三部小說,創作工程浩大。
在《深淵上的火》這部作品中,文奇創造了一個奇特的世界設定,整個銀河系被分為了三個界區:
第一個界區稱之為爬行界,在這個區域內的任何物體的運動速度無法超過光速,是我們所熟知的那個宇宙,在這個界區中,智慧生物的智慧水平與我們人類是處在同一個數量級上的。
第二個界區被稱之為「飛躍界」, 在這個界區中,可進行超光速飛行和通訊,通訊的費用高昂,並且通常需要行星大小的收發站陣列。反重力裝置、腦機交互介面等多種先進技術也可以在飛躍界實現。
第三個界區被稱之為「Ultra-Limit 超限」,是一種叫做「天人」(Powers)的超級智慧的居住地。在超限界中,對納米技術沒有任何限制,飛行速度比飛躍界再快幾個數量級。
這三個界區是可以互通的,但是更高一個界區的設備到了下一級界區就無法正常工作,會變得效率低下,因為受到了光速的限制。
這個設定當然無法找到任何科學的依據,我也沒說我喜歡這種設定,我只是說它很奇特,不過文奇倒是至少做到了邏輯上的自洽,小說中的情節嚴格恪守著他自己的世界設定。
文奇的寫作計劃是要給每一個界區創作一篇長篇科幻小說,第一個故事《深淵上的火》就是為飛躍界寫的。大概說的是這樣一個故事:
位於飛躍界的斯特勞姆文明圈派探險隊到超限界分析一個史前資料庫,無意中啟動了資料庫中的遠古超級智慧體「瘟疫」。探險隊在毀滅之前設法將對智慧體的「反制措施」裝入運輸船離開。運輸船墜毀在飛躍界的一個外星球上,那裡生活著一種叫做爪族的低級文明,倖存的人類兒童落入不同派別的爪族之手。
包括瘟疫、天人等在內的各方勢力有意或無意地追殺或營救運輸船,就此展開了宇宙規模級別的博弈和戰爭。同時,爪族的不同支派在人類的協助下發展科技,激烈鬥爭。最終,「反制措施」被啟動,銀河系大部分陷入爬行界,瘟疫和爪族中的邪惡勢力滅亡。人類倖存者在爪族行星上與爪族和諧共處。
雖然我承認文奇的想像力極為豐富,這部小說有點兒像星球大戰,幻想出了豐富多彩的外星生物,外星世界,一大堆匪夷所思的各種飛行器、智能設備等等,但我不太喜歡這種天馬行空的題材,與真正的科學離的太遠。喜歡星球大戰這種題材的聽眾可以去閱讀,你會看的很過癮,但是如果喜歡深究科學原理的聽眾瞭解一下也就夠了,沒必要花大把的時間去看 60 多萬字的原著。
在《深淵上的火》出版后,又過了 7 年,到了 1999 年,弗諾·文奇完成了《深淵上的火》的前傳《天淵》,同樣是一部 60 多萬字的大部頭作品,這次文奇回歸了經典科幻的懷抱,故事相當於是《深淵上的火》的前傳,但是並沒有太多緊密的聯繫,僅僅是在一些背景設定上有一些微弱的聯繫。
這部小說裡面把那些天馬行空的飛行器,和已經分不清是魔幻還是科幻的天人、瘟疫這種超級智慧體都統統拿掉了,也沒有了令我最反感的超光速飛行,超光速通信等等沒有現實科學依據的東西。這部小說在豆瓣上的評分也是弗諾·文奇所有小說中評分最高的,達到了 8.9 分,可見,科幻並非是越幻越好,科技也不是看上去越炫越好,科幻迷的眼睛是雪亮的。
從這部小說獲得的榮譽來看,也證明瞭讀者們的選擇是正確的。《天淵》不僅僅是獲得 2000 年的雨果獎,還獲得了 1999 年星雲獎提名,2000 年普羅米修斯獎最佳自由主義者科幻小說,2000 年約翰·坎貝爾紀念獎,這次可不僅僅是提名了,2000 年亞瑟·克拉克獎提名,2000 年盧卡斯獎提名,不過我們也可以看出,美國的科幻文學獎項真是多如牛毛,但雨果獎最佳長篇的含金量是毋庸置疑的。
好了,我先帶領大家比較巨集觀地總覽了一下弗諾·文奇的科幻世界,那麼接下去我就要給大家詳細講講《天淵》的故事,來細品一下當代獲獎比例最高的科幻大師的風采:
《天淵》的故事發生在距今大約 8000 多年後,人類已經進入到了太空殖民時代,太空艦隊的航速已經能達到亞光速的水準,人類活動的範圍達到了四百光年左右的大小,建立了許多殖民星球,演化出了許多不同的種族,由於距離的遙遠,不同人類種族之間互相瞭解的很少。在距離地球大約幾百光年外,具體的距離小說沒有明確交代,人類發現了一顆很奇特的恆星。
在對這顆恆星持續 1000 多年的觀察中,人類發現,這顆恆星居然每隔 250 年會有一次像電燈泡開關一樣的奇特週期,在這 250 年中,有 215 年是寂滅期,黑的完全徹底。而另外的 35 年就像一顆正常的恆星,看不出有啥奇怪的地方。於是這顆恆星就被形象地命名為「開關星」,這種現象已經無法用人類掌握的理論來解釋了。更加有意思的是,居然還有一顆與地球差不多大小的行星繞著開關星公轉,並且處在開關星的宜居帶上,這顆行星被稱之為阿拉克尼。
也就是說,在那 35 年的正常時期,阿拉克尼的環境會與地球差不多,但是在 215 年的開關星寂滅期,那裡無疑會冷的接近絕對零度。進一步的觀察後,人類又有了更加驚人的發現,開關星在歷史上很可能發生過一次大爆炸,可問題是,如果發生過大爆炸,怎麼還會有一個孤零零的行星世界?它是怎麼保存下來的?這成了一個迷。
人類世界對開關星的關注隨著一個重大事件的發生被推向了高潮,從阿拉克尼上竟然傳遞出了無線電信號,是一種原始的電報滴答聲,但這足以表明那裡進化出了智慧生命。從信號的節律中,人類推測出這種生物很可能是一種多足動物,於是開關星系中的生物就被稱之為「蜘蛛人」。
但是,在開關星系這樣的一種週期性的劇烈變化的環境中,是不太可能自然演化出高等智慧生命的。所有這一切,似乎只有一個合理的解釋。那就是,開關星是「人造」的,是被某個更高等的智慧文明製造出來的,而蜘蛛人則是這種高等智慧生物留下的後裔或者試驗品,而這種高等智慧文明的技術發達程度遠遠高於地球人,他們可是能製造一顆恆星啊。於是,阿拉克尼一下子就成為了淘金的熱土,那裡很可能會有高等智慧文明留下來的極有價值的寶藏。
懷著尋寶的目的,兩支隸屬於不同人類種族的艦隊幾乎同時向開關星出發,一支艦隊稱之為清河人,其實按照作者的意思,這個詞應該翻譯為鄭和人,因為作者在英文版中明確解釋了這個詞來源於中國的鄭和,但我們遵從中文譯本的翻譯,後面仍然稱之為清河人,這是一支熱衷貿易的人類種族;而另一支艦隊則是神秘的易莫金人,他們是一種專制和獨裁的體制,熱衷於心靈控制。
經過上百年的慢慢航程,清河人和易莫金人幾乎是前後腳抵達阿拉克尼。此時的開關星正處在這一輪寂滅期的最後階段,很快就要被重新點燃。清河人和易莫金人達成了協定,派出了一支聯合考察隊登陸阿拉克尼,其實這兩支艦隊都是各懷鬼胎,嚴密提防著對方,各自都把對方視為敵人。此時的阿拉克尼是一個完全黑暗、寒冷的異星世界,生活在該行星上的蜘蛛人都進入到了冬眠之中,他們在 250 年中有 215 年是躲在淵藬中冬眠,淵藪的藭是草字頭下面一個數學的數位,這個詞比較生僻,不過在這裡用來翻譯 Deepness 非常恰當。
在暗黑期,整個行星表面鋪了一層厚達 10 米的由大氣冷凝成的冰,走在上面就像走在雪地上。但在某些高地上,蜘蛛人的小城鎮完整地暴露在地表上。考察隊的目的是盡可能多地瞭解蜘蛛人的文化,最好能學會他們的語言文字,以便在蜘蛛人世界復甦后與他們交流。就在登陸艇返回母艦的時候,易莫金人向清河人發動了突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