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國土面積遼闊,但是真正適合人類居住的地方其實僅僅不到一半。特別是在西部地區,荒漠化以及沙化的土地面積就超過425萬平方公里,差不多有20個湖南那個大。因此我國也是世界上最嚴重的國家之一,防護造林更是國策。
不過土地荒漠僅僅只是不適合人類生存,事實上這裡並不是不毛之地,有些地方也是會長出各種植物的。例如我們熟悉的白楊以及號稱“大漠雙雄”的肉蓯蓉、鎖陽,其實都來自沙漠。
而筆者今天要給大家分享的這種植物,它就是大西北地區最具代表性的一種植物,它就是沙棘。今天筆者就來帶大家,認識並瞭解這種長在沙漠里的植物。
認識沙棘、瞭解沙棘
沙棘,因其生長在沙漠,且植株枝幹上長滿荊棘,故而得名。說到沙棘的名字,歷史上圍繞著它還留下了很多神奇的故事。相傳成吉思汗遠征大漠的時候,因為水土不服,很多士兵和戰馬出現了食欲不振的現象。後來不得不將這些士兵和戰馬安置在一片沙棘林中,等成吉思汗勝利歸來。
卻發現士兵和戰馬都不治而愈,後來經過了解之後才發現是沙棘的果實救了它們。後來成吉思汗長期食用這種野果,到了60歲的時候,依然能彎弓射雕,而這種長在沙漠里的野果也被當時的人們稱之為“聖果”。
沙棘也叫醋柳果、醋刺柳、酸刺、醋柳,因為沙棘的果實吃起來味道酸酸的,且植株有荊棘,故而得名。也有人叫它沙棗,沙棘是胡頹子科、沙棘屬落葉灌木。和我們兒時常吃的胡頹子是近親,它們果實形狀接近,味道也很類似,都是比較酸的一種野果。
沙棘雖然是灌木,但是它的植株卻不矮,高可達3米左右。它的葉子以及刺都是對生的,葉子像柳葉,呈狹披針形或者長圓狀披針形。沙棘的花果期在夏秋季,花通常開在葉子的前面,花很小,呈淡黃色。果實近球形,成熟之後橙黃色。
目前這種植物在我國主要分佈在雲貴川以及西部地區,例如雲貴川、西藏、青海、新疆、甘肅等地。喜歡生長在高海拔的沙漠、乾涸河谷沙地、石礫地等地,是一種極其耐寒、耐旱的落葉灌木,相傳它在零下50-60度的極端天氣依然可以存活。
沙棘果的食用價值
沙棘是一種極具價值的落葉灌木,而且全身都是寶。首先沙棘的果實是可以是食用的,可以生吃。也可以加工成沙棘酒、沙棘果醬等等。不過更多的是將它榨汁做成飲料,味道酸甜,有類似於鳳梨的口感。近年來沙棘果更是一度爆火,成為了當下非常火的網紅水果。
沙棘果不僅好吃,而且它的營養價值也極高。據現代科學研究表明,這種長在沙漠里的沙棘果,它的果肉中富含超過400種營養元素,被《美國營養學雜誌》稱之為“超級食物”。特別是它的維生素C含量在所有的水果當中數一數二,其含量是普通蘋果的400倍,尤其是女孩子,可以經常喝,對身體大有益處。
第二、沙棘的葉子也是個好東西,可以曬干之後泡茶喝。其次它的種子含油量也非常的高,是很好的榨油原料。第三、沙棘還是傳統的藥用植物,在我國有著非常悠久的藥用歷史,最早甚至可以追溯至秦漢時期。
它的果實止咳祛痰、消食化滯、活血散瘀,像咳嗽痰多、消化不良,食積腹痛、胃痛,都可以用到它。在元代宮廷飲食古籍《飲膳正要》中就有記載:“赤赤哈納(沙棘)不以多少水浸取汁,用銀石器內熬成膏(沙棘汁)服用,即生津止渴治咳嗽”。
此外在李時珍的《本草綱目》中亦有記載:“沙棘,鹽、醋藏者,食之生津液,醒酒止渴”,可見沙棘不僅是一種非常具有開發價值的水果,同時它的藥用價值也是極高的。
第四、沙棘除了以上作用之外,它對生態還有很好的修復作用,可以防風、固沙以及防止土地鹽鹼化、荒漠化。據國家林業、草原局發佈的《全國沙棘資源本底調查報告》顯示,我國是世界上人工種植沙棘面積最大的國家。全國種植沙棘的面積就超過1910.44萬畝,可以說沙棘是我國防護造林最重要的先鋒樹種。PS:螞蟻森林裡面也有沙棘,筆者種植的就是這種植物。
好了,今天的文章就寫到這裡了。大家對於沙棘瞭解了嗎?你見過沙棘嗎?你吃過沙棘果嗎?在你的家鄉有沙棘這種植物嗎?大家有什麼想說的,也可以在下方評論區留言,分享您的見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