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人應當養成的6個生活習慣,看看你有幾個?
更新于:2025-03-26 09:26:38

對有糖尿病的人來說,生活方式干預是控制血糖預防併發症發生的基礎,而這實際上也是延年益壽的養生之道,需要從生活細節入手,比如在“管住嘴邁開腿”方面,養成6個習慣非常有必要。

習慣之一:安排好一日三餐

總的原則是盡可能吃得雜一點,食物的種類越多越好,每天不要少於12種,其中不少糖尿病人對3種食物不敢吃或吃得很少,實際上這是一個誤區。

NO1:主食。要知道人體所需要的熱量60%需要碳水化合物提供,吃不夠會導致機體代謝紊亂,免疫力下降,胰島細胞功能會越來越差,血糖將會失控,每天不能少於2-4兩。

NO2:水果。這是糖尿病人最擔心影響血糖的食物,研究顯示:糖尿病人每周吃4-5次水果,每次200克,相比於不吃或很少吃水果的糖友,全天血糖稳定性可提升20%,併發症發生風險可下降30%。

NO3:肉食。肉類食物是機體獲取蛋白質的主要來源,蛋白質攝入不足,肌肉就會流失,而肌肉是消耗血糖最多的器官,即便是在躺著不動的情況下也在消耗血糖,所以不吃肉血糖反而會上升,每天吃二兩魚蝦最理想,吃一到二兩雞鴨內也可以,第三選擇是吃一兩瘦豬牛羊肉。

習慣二:餐前喝杯牛奶或酸奶

牛奶和優酪乳屬於高蛋白的乳製品,一方面蛋白質消化吸收慢,對血糖影響很小,另一方面有助於增強飽腹感,有助於減少接下來吃飯的飯量。更為重要的是,一涉及13萬人的追蹤研究顯示:每天喝300克牛奶的人,全因死亡的風險可下降14%,心腦血管病死亡的風險可下降18%,糖尿病人的獲益會更大。

在牛奶的選擇上,普通牛奶就可以,如果喝牛奶腹瀉,可以把牛奶換成無糖優酪乳。此外,在選擇牛奶或優酪乳時,要注意看成分表,一是主要成分應當是生牛乳而非其它物質,二是蛋白質的含量不能低於2.8克,以蛋白質含量高於3.0克為好。

習慣三:吃飯時加點醋

醋的醋酸不僅可以抵制澱粉酶的活動,減慢對澱粉類食物的消化,還有助於延緩胃中食物排進小腸的時間,降低餐后血糖升高的幅度。

習慣四:多用辣椒來調味

辣椒中的辣椒素對調節機體代謝有一定的説明,還有助於調節腸道菌群,減慢對血糖的吸收。

習慣五:安排好進餐順序

吃飯時先喝湯,再吃高膳食纖維的蔬菜,之後吃點高蛋白的肉,最後再吃主食,有助於減慢對食物的消化吸收速度。

習慣六:飯後做做運動

飯後30分鐘到一小時是食物消化吸收的高峰時段,此時做做運動有助於增加對血糖的消耗,降低餐后血糖的峰值,使全天血糖更平穩,但運動要達到一定的強度,不少糖友會選擇簡單易行的快走運動方式。

快走屬於有氧運動,運動醫學證實:每次有氧運動給身體帶來的益處可以持續20-28小時,所以兩次有氧運動的間隔時間最長不應超過兩天。至於快走的速度。男士每分鐘不應少於87步,女性則不應少於100步;如果每一步都邁大步,步數可以適當減少,注意快走時雙臂要盡可能擺動起來。

需要知道的是,運動與血糖呈U型關係,也就是說不做運動與運動過多都不利於控制血糖,只有掌握好運動時間獲益才會最大化。糖尿病人如果是中速快走,每周累計時間以250-280分鐘為好,如果是大步快走則每周累計時間達到160-180分鐘就可以。把這樣的快走時間平均到每天,中速快走每天35-40分鐘、大步快走23-26分鐘就管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