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社會以及經濟的快速發展,城市中人們的生活節奏變得越來越快,不吃早飯、飲食不規律、工作壓力大、熬夜工作時間長等不良的生活習慣都在不斷地侵蝕人們的身體,增加了人們出現胃癌的幾率。
國家癌症中心統計,我國胃癌發病率僅次於肺癌,位列所有惡性腫瘤第二位,每年新發病例40至50萬人,男性發病率是女性的2倍以上。近年來我國胃癌患者的數量正在持續增加,並且胃癌疾病逐漸趨於年輕化、低齡化,對我國人民的身體健康造成了嚴重威脅。那麼,你知道胃癌是由於什麼原因所導致的嗎?
1、受到外界以及飲食因素的影響
飲食是誘發胃癌的重要因素,如果沒有良好的飲食習慣,就會增加出現胃癌的幾率。喜歡吃黴變食物或者醃制、煙熏食物的群體,在進食之後,食物中的硝酸鹽會在胃部還原酶的作用下逐漸轉化為亞硝酸鹽,當與人體內部的胺結合之後又會合成為亞硝胺。亞硝胺屬於一種能夠誘發胃部腫瘤生成的成分,因此長期使用煙熏類食物的人出現胃癌的幾率也要高於正常人。鹽分濃度高的食物也容易致癌,會對人體胃部的黏膜造成損傷,提高胃黏膜的易感性。
2、受遺傳作用的影響
根據流行病學對胃癌患者的調查數據來看,能夠從中發現胃癌有一定的家族聚集性,很多直系親屬或者家族內部人員患有胃癌之後,會使下一代患有胃癌的幾率增加。特別是對於患有浸潤型胃癌的家族來講,胃癌的遺傳幾率會更高。
3、受幽門螺桿菌的影響
在20世紀90年代中期,世界衛生組織就將幽門螺桿菌作為誘發胃癌的重要因素之一。當患者出現幽門螺桿菌感染之後,患者的胃部會出現慢性炎症,如果沒有及時進行治療,極有可能會導致患者發展成為胃癌。並且,幽門螺桿菌還屬於一種能夠還原硝酸鹽的細菌,能夠催化亞硝化的作用,進而提升胃癌的發生幾率。
由於胃癌早期癥狀並不明顯,很多癥狀與我們常見的胃病相混淆,從而耽誤了最佳治療時間,需要在早期及時警惕起來的。
大家不用過於恐慌,並不是所有的胃病都會發展成胃癌。其實,像一般的淺表性胃炎、胃痙攣等這種急性的胃病發展成胃癌的幾率並不大,但是下面這些胃病就需要重視起來了。
1、慢性萎縮性胃炎:當患者同時伴有HP感染以及腸化不典型增生時,轉變為胃癌的幾率會更高,需要患者前往醫院進行多次胃鏡複查。
2、胃潰瘍:胃潰瘍是最容易發展成為胃癌的一種胃部疾病,特別是家族中同時有胃癌患者的時候,這一類患者胃癌出現幾率要高於普通胃潰瘍患者。但是,胃潰瘍不一定會發展成為胃癌,因此患者發現自己患有胃潰瘍後不要過於緊張、擔憂,否則心理問題也會影響到病情的治療效果。
3、胃息肉:當患者的胃部出現多發性息肉或者單發性且形狀較大的息肉時,容易發展成胃部腫瘤。
4、胃間質瘤:這種胃部疾病癌變的幾率取決於間質瘤的大小,腫瘤越大癌變幾率越高。
但值得慶幸的是,其實臨床上早期胃癌的生存率非常高,只要早發現、早治療,治療成功幾率很大,若是到晚期可就千差萬別了。
1、對症治療,是基礎
如果你平時身體總出現以下幾個癥狀,務必要高度警惕,比如:
(1)時不時突然的胃疼
(2)反覆出現燒心、反酸、噁心嘔吐
(3)體重快速下降、體形有明顯的消瘦
(4)胃部附近有腫塊,質地堅硬、擠壓疼痛的包塊
(5)排便習慣改變,出現大便帶血或大便黑色現象
事實上,胃不舒服時,也分不同情況,應結合自己的病因和癥狀去進行診治。有些時候,我們以為的胃痛,也可能是像急性胰腺炎、心梗等誘發出的“假胃痛”,這種情況下,盲目用藥,容易適得其反。
2、日常呵護,也不能少
想要養好自己的胃,飲食上要學會這“五不要”:不要忘記吃,不要吃太多,不要吃太雜,不要吃重口,不要吃太快。飲食上要注意衛生,盡量少吃外賣,聚餐時要記得用公筷,不然容易感染幽門螺桿菌。
如果你已經出現胃部不適的情況,可能表明存在胃病或有發生癌變的可能,需要就醫檢查,聽從醫生專業的分析,能夠讓自己安心,也是對自己的身體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