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言道“生命在於運動”,運動的好處大家都知道,可運動的打開方式不對,也同樣存在安全隱患,不同年齡段的運動強度、類型、時長等,也都各不相同。
堅持運動和不運動的人,差距到底有多大?
作家村上春樹幾十年如一日的跑步,而且風雨無阻,他的身體狀況想必大家都有所目睹。鍛煉的好處是顯而易見的,但問題的關鍵是堅持。
世衛組織曾表示,長時間沒有鍛煉,人體器官的各項機能會下降30%,這會造成什麼後果呢?成年人每多坐一小時,預期壽命會縮短22分鐘。
也難怪世衛組織將第四大死亡風險定義為不動。至於運動的好處,那自然是更多了。
美國的國家癌症研究所曾對144萬人進行了長達11年的跟蹤調查,運動能夠控制癌症的發病率,可以將13種癌症的發病率降低10%甚至更多。而在我國,排名前10位的癌症,有8種可以通過運動降低患病風險。
具體說來,運動對身體的益處是全方位的。《體育與運動科學評論》曾刊登的一項研究表明,一周運動4次,每次超過45分鐘,可以讓男性的腿部肌肉力量增加5%到6%。
長期且規律性的運動,能夠改善和提升心肺功能,從而使得心臟容量增大,改善心率以及增加心肌室的壁厚。而且,運動還可以增強血管的彈性,使血壓變得更加穩定,從而可以根本上預防心血管疾病。
此外,運動可以促使血清素和多巴胺的合成分泌,從而緩解人的焦慮情緒,使心情更加愉悅。
各年齡層最佳運動
動起來身體肯定是有好處的,但需要記住的是,不同的年齡段,運動的頻率和時長都有所區別。
6~17歲的青少年
運動的時長每天不要超過一個小時,相對高強度的運動,一周之內最少也要3天。在運動的類型上,高強度的運動可以是踢球、游泳、跳繩等等。中等強度的運動可以是騎車。
鍛煉肌肉和骨骼的話,可以進行跑步、仰臥起坐、俯卧撐、拔河等運動。
18~64歲的成年人
一周之內中等強度的運動時長要達到150分鐘,而高強度的運動時長要達到75分鐘,中等強度的運動可以是快步走或游泳。高強度的運動可以是跑步、快速騎車、負重遠足等等。
成年人由於工作生活的緣故,平時沒有時間,那可以將運動的時間拆分到每一天。比如一天時間里分散成小段的運動時間,每次的運動時長要達到10分鐘。
65歲以上的老年人
如果身體健康的話,一周的運動時長也要維持在150分鐘以上,但是運動的強度應該相應的降低。高強度的運動是不適合老年人的,而游泳、跳舞、步行等這些中等強度的運動,適合老年人的鍛煉。
此外,太極拳、保健操以及瑜伽等運動,可以鍛煉肌肉。如果是患有一些基礎疾病的老年人,可以根據身體的實際情況,將運動的時長以及強度相應的調整。
總之,老年人的運動應該因人而異,根據個人的體質來選擇運動方式以及運動時長。需要注意的是,無論哪個年齡段的運動,在開始的時候應該循序漸進,不要一蹴而就。
比如有的人長期不運動,剛開始跑步一次就要跑10公里,這極易會對肌肉和膝蓋造成傷害。運動量可以隨著時間的拉長而逐漸增加,不能一下子就沖高,身體會承受不住的。
此外,運動開始之前,比如跑步、騎車、踢球、游泳這些中等強度以上的運動,都要進行一定的熱身,讓身體適應和協調,這才不會造成傷害。
最關鍵的是,運動貴在堅持。所有的運動都不會立竿見影,跑步一個月,跑步一年、跑步十年,只有不斷的堅持下去,跑步的好處才能顯現出來。其他的運動也是如此。
互動:你一周鍛煉幾次?
參考資料
[1]《體育鍛煉對身體有什麼好處》科普中國.2017.9.5
[2]《長期缺乏鍛煉,器官機能下降30%!每個年齡層都有“最佳運動”》生命時報.2019.4.2
未經作者允許授權,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