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植物不用擔心癌症?
更新于:2025-03-26 11:00:53

其實不止人類,植物也會得癌症,而且很常見。我們身邊能看到的植物癌症比比皆是。比如說葉子上長了蟲瘿,樹幹上長了大瘤子,油茶的果子變成了氣球一樣的茶苞。只不過,植物即便是有這些癌症癥狀,也不會影響植物體的正常生長,或者說對植物正常繁殖影響不大。

問題來了,為什麼人類懼怕癌症,而植物卻能帶著癌症生活很多年呢?

首先我們需要先來明確一下啥是癌症。雖然癌症這個名字大家耳熟能詳,但是能真正理解其含義的朋友卻不多。癌症是一種病症,似乎是句廢話;那我們加個定語,癌症是因為生物體內一些細胞脫離了死亡程式而產生的病症。诶,是不是聽起有點意思了。

正常情況下,我們的每一個細胞都有壽命,它們會經歷分裂,長大,凋亡這個過程,這樣就保證了每個組織,每個器官的細胞不斷更新,總是有滿滿的鬥志。但是,有一些本該凋亡的“問題”細胞或者“衰老”細胞,因為各種原因,逃脫了凋亡程式,實現了永生。它們就變成了不受控制的搗亂分子,更麻煩的是,這些細胞不僅自己沒有生理功能,還會搶佔其他正常細胞的營養和生存空間,最終導致機體徹底崩潰。

實際上,不管是動物,還是植物,在細胞不斷增殖的過程中,總有出錯的時候。理論上來說,只要身體里的細胞不出錯,生物體就可以一直生存下去。就好像說一輛車只要不出毛病,理論上可以一直可以上路行駛。這麼說的話,生命能長命百歲的道理也就很簡單了:一是不出毛病,二是出了毛病可以很快治好。

說起來容易,但是執行起來卻非常困難。因為生命的複製(DNA)總會有出錯的時候,複製DNA的蛋白質能力也有下降的時候,再加上外界環境的影響,一旦進入衰老期,那整個機體就崩潰掉了。比如,對於人類來說,隨著年齡的增長,患病的幾率就會大大增加,一點某部分器官喪失了功能,人體就終結了。最近科學家認為生物體壽命與染色體上的端粒有關,端粒的長短決定了生物的時間,隨著年齡增長,端粒會越來越短,就好像一塊倒計時表,歸零的時候,就是生命終結之時。

注意,並不是說無法修復DNA複製產生的錯誤,只是,從生命演化的角度來講,生物個體最重要的使命就是繁殖後代,擴散基因。與其花費大量能量去修復錯誤,還不如抓緊時間讓自己的基因遺傳和擴散出去,這是演化帶來的一個結果。

與人類的匆匆而來匆匆而去不同,很多植物本身生長速度比較慢,那麼出錯的概率也會比較低。當然,更關鍵的因素在於,植物是構件生物。

構件生物是啥意思呢?就是不同器官都有大量備份,比如葉子、枝條、根系,一部分壞了,還有另外一部分。即便是某些枝幹、葉片、甚至是出現了失誤,對大樹來說也都不是事兒。但是人就不行了,一個心臟壞了,一個腦子壞了,這都是大事兒,即便是一段腸子壞了要想完全恢復也很困難。在植物生活中,這些都是可以解決的。所以,很多古樹即便半邊已死,但是另半邊依然枝繁葉茂;即便樹芯已經完全腐爛,只有樹皮也可以讓樹冠枝繁葉茂;更不用說在樹榦上長個大瘤子,對植物來說更不是問題。這就是樹和人的差別。

有些情況下,某些特殊的癌症反而對植物繁殖有正向的作用。比如說,根瘤菌就是這樣的情況。被根瘤菌感染之後,豆科植物的根系上會長出很多圓溜溜的根瘤,雖然會消耗植物的一些營養,但是根瘤菌会利用氮气来合成植物需要的氮肥,供植物生長所需。這麼來看,豆科植物得癌症反而是個好買賣了。

而且,我們人類還挺喜歡產生癌症的植物組織。比如說玉米松露,那就是被黑粉菌感染的玉米籽粒,膨大的籽粒無法再萌發出幼苗,但是可以成為鮮美的食材;而在南方流行的蔬菜茭白,其實也有類似的情況。在被黑粉菌感染之後,茭白的莖變得肉質肥美,雖然被感染的菰不能再產生菰米,但是擁有肥嫩的茭白就已經足夠引起人類的重視了,在人類的照顧下,這個物種可以安安穩穩地生存。

所以,植物也有癌症,只不過植物的煩惱,我們人類不明白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