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確服用中藥,有6件事要注意,以免影響藥效
更新于:2025-03-26 09:41:31

眾所周知是藥三分毒,但依然有人認為中藥是無毒副作用。很多人也是首選中醫中藥,一致認為中藥久服、常服可以強身健體。殊不知,一些中藥的濫用已經頻頻出現了毒性問題。

是藥三分毒,而肝臟是人體內最重要的器官之一,各類處方或非處方傳統中藥都有可能誘發肝損傷。 藥物性肝損傷是各種中藥或西藥引起的,也曾稱為藥物性肝病、藥物性肝炎或藥物性肝損害等。目前發現,在已上市的中藥中,很多中藥也有導致肝損傷的可能。

1.艾葉:對於艾葉來說,相信在日常生活中,我們都會接觸到,艾葉具有散寒調經的作用,但是艾葉不能長期、大量服用的,因為如果艾葉在體內含量過多的話,那麼是會造成對肝損傷的。

2.苦參對於濕疹與慢性陰道炎有一定的療效,但是如果患者不注意用藥的注意事項的話,也許會因為服用過量導致肝損傷。

3.番瀉葉是治療便秘癥狀的藥物,番瀉葉含有大黃素等物質,如果是長期服用的話,容易傷害我們的肝臟功能。

患者在用藥的時候一定要科學用藥,不能偏聽偏性,中藥不是無毒無害的,這種說法是沒有科學根據的,服用中藥的時候一定要謹記中醫的囑咐,了解中藥的藥性,服用的時間,千萬不要擅自加大中藥服用劑量,因為使用太多可能會對身體癥狀治療不利,也會引發各種併發症。

那麼應該如何正確服用中藥?

⑴中藥服藥時間:一定要謹記關於醫生囑咐的服藥時間

⑵喝中藥服用的“溫度”問題:中藥在治療一般疾病時,有關中藥溫度適宜也需要謹記中醫的囑咐,溫度不同的也會造成藥效的成果。

⑶關於中藥特殊藥物的服用方法:有些中藥是要在溫度比較適中的時候喝,可是有些中藥是需要熱的或者冷的時候喝,但是如果沒有謹記醫生囑咐應該熱的時候喝,偏偏等到冷的時候再喝可能會引起腸胃不適,出現腹痛或者嘔吐。

中藥煎煮與服藥的“量”:中醫有“藥灌滿腸”之說,也就是說服用中藥有個量的問題,如何正確掌握這個服藥的“量”呢?每個中醫在開藥的時候都會告知患者應該如何煎藥。

中藥如何掌握服藥的次數:一般中藥劑一日分早晚兩次服用,但是每一種中藥的作用都不一樣,那麼服用的次數也會有差別,因此一定要謹記中醫說的服用次數。

(6)中藥沉澱后怎麼辦:中藥湯劑的沉澱物是喝還是扔,是由湯劑中的藥物決定的,有些藥物如果扔掉的話可能會影響藥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