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來得靜悄悄,如何提前發現它?6種高發癌症其實都有徵兆
更新于:2025-03-26 11:06:48

近日,哈佛大學醫學院的研究人員發表的一篇論文指出:有1名癌症患者在63歲時確診,但突變的癌細胞卻在19歲就存在了。也就是說,癌症被確診之時,癌細胞往往已經秘密生長了數十年之久。

確實,臨床上,癌症總是來得悄無聲息,有的患者明明平時身體很好,幾乎不生病,最後卻檢查出癌症晚期。

有的患者每年都堅持體檢,卻查不出什麼問題,等到癥狀越來越明顯,去醫院檢查的時候,才知道是癌症……

癌症靜悄悄地來,難道真的沒有辦法提前發現它嗎?

癌細胞是如何一步步變壞的?

很多人都知道,癌症不是一蹴而就的。從癌細胞發展成癌症,也要經歷很長的時間,短則幾年,長則十幾年,甚至幾十年。因此,年齡成為了癌症的高危因素之一。年齡越大的人,發生癌症的風險就越高。

最開始,癌細胞也是正常的細胞,在內外因素的刺激下,癌細胞開始不受身體控制,無限增殖。同時與正常細胞爭奪營養物質並瘋狂生長,即便人體營養無法滿足需求,癌細胞也能自行增生大量血管,保持能量供給。

正常的細胞只能分裂60次左右,癌細胞卻可以在酶的輔助下,實現不受限制地複製。並且通過基因突變,使抑制信號失去活性,偽裝成正常的細胞,躲避免疫系統的追殺,最終逃之夭夭。

6種高發癌症“來臨”前,其實都會發出信號

肺癌、肝癌、胰腺癌、胃癌、結直腸癌和乳腺癌是高發的癌症,由於早期癥狀不明顯,很多患者確診時已是晚期,錯過了最佳治療時間。所以,一定要警惕這6種高發癌症的早期信號,及時發現異常,將癌症扼殺在萌芽狀態。

1.肺癌

咳嗽、咯血和胸痛是肺癌的早期癥狀,咳嗽多為乾咳,痰不多,但較粘稠。咯血表現為血色鮮紅,痰量比較少。胸痛疼痛劇烈、疼痛位置不固定,同時伴隨胸悶、壓迫感。

定期篩查肺癌是預防肺癌的重要方式,除了有20年以上的吸煙史、有肺癌家族史等高危人群,還建議健康人群在40歲以後也要每年做一次低劑量螺旋CT。

2.胃癌

70%以上的胃癌無明顯癥狀,隨著病情的發展,到了中晚期才會出出現上腹痛、厭食、消化不良等癥狀。但由於對胃癌的了解不夠,很多患者會誤以為是胃炎或胃潰瘍,造成漏診。

對於年齡在40歲以上,且感染了幽門螺桿菌、有胃癌家族史、長期生活習慣不良、生活在癌症高發地區、有胃癌癌前病變等任一條件的人群,建議每年定期做胃鏡檢查

3.乳腺癌

乳腺腫塊和乳頭改變是乳腺癌的典型癥狀,乳腺腫塊多為單發、質硬、邊緣不規則、活動性差的無痛性腫塊,乳頭改變具體表現為乳頭近中央伴有乳頭回縮、乳頭溢液等。

乳腺癌的主要篩查手段有乳腺鉬靶X線檢查、B超檢查。健康人群建議每1-2年做一次乳腺超聲檢查,高風險人群建議每年進行一次乳腺超聲聯合X線攝影檢查。

4.胰腺癌

胰腺癌是“癌中之王”,癥狀隱匿、惡性程度高,預後差。臨床上,胰腺癌的癥狀容易與胃病、頸椎病混淆,常見癥狀有膽汁排泄不通造成的胃痛,以及胆管梗塞,壓迫膽總管引發的黃疸

因此,定期做彩超、CT或核磁共振,有助於及早發現異常。尤其是有胰腺癌家族史者和已有胰腺病變者,必須每年一次上腹增強CT或MR檢查。

5.結直腸癌

大便習慣改變、血便是結直腸癌的典型癥狀,大便習慣改變具體表現為排便次數增多、大便變細、腹瀉、便秘、腹瀉和便秘交替出現等。

血便主要是大便與腫瘤摩擦後出血導致的,出血量較少,血色暗紅,帶有粘液,與糞便混合。

定期做結直腸癌篩查,可以提高結直腸癌的發現率。根據指南,結直腸癌推薦篩查年齡為50-74歲,建議每3年做1次結直腸鏡。

6.肝癌

肝癌被稱為“沉默的殺手”,早期沒有典型的臨床表現。肝癌中晚期主要表現為右上腹劇痛。同時還有明顯的消化道癥狀,比如厭食、厭油、噁心、嘔吐等。另外,還有部分患者出現腹水、黃疸等癥狀。

由於肝臟具有強大的代償功能,所以早期診斷率不高。但如果定期做肝癌篩查,就可及早發現肝癌。目前,肝癌早筛主要借助肝臟超聲檢查聯合血清AFP,建議高危人群每隔6個月進行至少1次檢查。

總而言之,癌症不是一天發展而來的。可能在我們不斷傷害身體的過程中,癌症就已經潛伏,等待時機“爆發”。不過,這也說明,癌症是可控的。

只要我們在生活中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積極鍛煉,保持體重,並在癌症“爆發”之前發現癌症的蛛絲馬跡,就可以及時採取措施,延緩或阻止癌症的發生。

參考資料:

[1]《哈佛大學發現:63歲患癌,19歲時癌細胞已開始在身體中出現了》.生物世界.2021-03-07

[2]《癌症篩查到底要不要做?9種高發癌症各有“篩查標準”》.生命時報.2021-01-19

未經作者允許授權,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