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將聚焦商超場景,拆解TMS的8個核心環節,從運輸計劃到回單管理,帶你穿透業務表像,掌握物流系統設計的底層邏輯。
首先,為什麼說TMS是商超物流的“指揮中樞”呢?
在商超零售行業,物流效率直接影響貨架補貨速度、客戶滿意度甚至企業利潤。一場大促活動中,若某倉因車輛調度失誤導致300家門店斷貨,損失可能高達數百萬。
而這一切的核心控制者,正是運輸管理系統(TMS)。
核心作用:
1)車輛資源預判:按照當天預計貨量計算所需的車輛資源,即大概需要多少輛車,以便在大促等場景下提前準備車輛資源,防止車輛短缺。
2)模式選擇與線路規劃:
難點與破局:
產品設計建議:
核心工作:
1)包裹狀態可視化:展示各倉已生產的包裹詳情(編碼、生產時間、商品清單)。
2)智慧決策支援:更好的展示是結合門店的經緯度把門店,門店的包裹情況,包裹中緊急訂單資訊展示在地圖中,方便調度員對發貨開單做決策
難點與破局:
產品設計考慮的問題:
核心流程:
三大業務難點:
1)要素複雜度高:
比如說倉庫現場已經將大量門店的包裹生產完畢,有N個門店,每個門店有M個包裹;每個門店配送的時段,卸貨的時長,交接的方式,需要的車型均不相同,更別提有的門店所在轄區還需要出入證。
所以在產品設計時,使用者在生成派車單時系統自動建立門店畫像庫,自動關聯證件要求、卸貨時間窗等數據,將大大降低調度員的思考複雜度。
2)時間窗口壓迫:
在波次性發車的場景下,倉庫的包裹,現場的司機和車輛均處於準備就緒的狀態,下一波次的貨物將在4小時後生產完畢,下一波次需要的車輛資源需要這一波次的車輛返程后參與進來,這就需要快速的開單,快速的運輸和準時的返程,才能銜接上。
3)滿載率考核:
一個波次的配送要求運費最低,所以車輛滿載率就是明確的考核指標,達不到滿載率將無法發車,比如說:9.6米貨車裝載率低於85%禁止發車,否則單箱成本上升40%。
兩大核心任務:配載裝車有的企業是企業內員工操作,有的是安排司機直接操作,那麼司機操作時是否符合操作規範就是很大的風險點
1. 裝載執行:
2. 檢核閉環:
核心監控維度:主要是對車輛從物流園出發後到門店卸貨前的過程管控,需要考慮的問題很多:
第一:主要考慮合規性和臨時突發事件處理:
第二:需要考慮貨物的運輸安全:
第三:司機運輸路徑的後續防損人員反查,這裡包括門店送貨實際時間和要求時間是否匹配等各種定責問題。同時將司機實際運輸線路與系統建議線路對比,優化系統建議線路。
關鍵流程::司機配送到門店,由於門店收貨環境(比如所在街道,收貨台)限制,也有多個倉庫的貨車同時到達,導致無法安排車輛正常卸載,所以司機需要聽從門店收貨人員安排,而整個到貨-等待-收貨–按清單核驗–司機車輛離場,整個過程需要詳細記錄方便後續流程優化,這裡涉及到車輛控制權的交接,門店可以在規定範圍內對同時到達的車輛安排有序交接。
預約排隊:所以提前預警同時到達同一門店的車輛就成為關鍵,司機有權利更改配送順序,避免多車擁堵。
協同交接:
難點與破局:
產品設計建議:
核心場景:這裡的簽收包括很多實體的交接,包括配送的商品,商品關聯的資產(比如耗材托盤,周轉箱),同時包括門店退貨交接,各種退貨資產的交接;包括交接過程中車輛封廂操作
1. 多樣化簽收模式:
逐件清點(高端商品)、整托簽收(標準品)、盲收(信任度高的合作方)。
2. 資產交接:
回收周轉箱(掃碼登記數量)、處理退貨商品(需與出庫單關聯)。
難點與破局:
產品設計建議:
核心價值:
難點與破局:
產品設計建議:
對於產品經理而言,理解這8個環節的關鍵在於:到物流園區蹲點觀察司機如何裝貨、去門店現場看收貨員如何抱怨系統難用
——所有設計痛點,都藏在真實場景的細節里。
本文由 @老楊產品進化論 原創發佈於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作者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於CC0協定
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平臺僅提供資訊存儲空間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