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個充滿機遇與挑戰的時代,個人IP的塑造已經成為一種趨勢,它不僅能夠幫助個人在職場中獲得更多機會,還能在社交媒體上建立強大的影響力。
講真,寫這篇可能會讓一些教個人IP的大佬們不爽,但我還是得聊聊。
從去年開始,似乎大家都在說個人“IP”這事兒是個大機會。
但他們講的其實偏向商業方面的“IP”。。
實際上,真正的個人IP並不複雜,朋友圈裡就有不少朋友在做。
雖然可能粉絲不多,但通過賣課程、收徒等方式也能有不錯的收入。
那麼,個人IP到底是什麼呢?。
其實就是關於你這個人的一切:你的思維方式、生活態度、價值觀,以及你的經歷。
這些都構成了你獨特的個性,也就是你的智慧財產權。
在這個互聯網時代,個人IP可以是一個符號、一套價值觀、或是代表某種特徵的群體。
為什麼要費心思打造個人IP呢?
。
因為這是一個讓你的聲音被聽見,讓你的個性得到認可的機會。
有了明確的個人IP,你就能更容易地與志同道合的人建立聯繫。
無論是在職場還是私生活中都能受益。
此外,一個鮮明的個人品牌形象還能帶來更多的職業機會和社交優勢。
很多時候個人IP不僅僅是一個流行詞或是行銷工具。
更是關於如何真實地表達自己,如何讓自己的獨特性得到認可和價值的體現。
所以,如果想在這個紛繁複雜的世界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建立和維護個人IP是非常重要的。
當然這裡面的坑也不少。
打造個人IP這事兒,聽起來挺高大上的。
現在滿大街都是人在那兒嚷嚷,“快來打造個人品牌啊!”
然後呢?你得買課程吧,結果一看課程內容,好傢伙,各種專業術語滿天飛。
比如啥定位、差異化、視覺錘等等,這些理論是沒錯的。
但對於普通老百姓來說,這全套活兒下來,簡直就像登天一樣難。
說實話,讓一個普通人去搞定這一切,真的是在開玩笑!
那到底我們能做的個人IP是什麼樣的呢?
關鍵其實就解決三個問題:
1. 流量怎麼來?。
2. 怎麼把流量變成留量?。
關於流量,大家可能都會想到用自媒體平臺去完成。
但實際上,並不一定要認識你的人才是你的目標使用者。
有時候,只需要讓他們能聯繫到你,哪怕是通過微信。
或者更簡單,接觸到你賣的東西就足夠了。
想像一下,就像很多變現達人通過公眾號廣告互推二維碼一樣。
他通過這種方式聚集了一群對他感興趣的人。
又或者是大型培訓機構利用簡訊群發聯繫方式或產品資訊。
這都是他們獲取潛在客戶的方式,而且很有效。
重點來了,不是每個人都適合或者能夠出鏡做視頻的。
如果你不擅長這個,硬要去做,那不就是自找苦吃嗎?。
等你去學怎麼出鏡,怎麼運營,可能那個風口已經不在了。
所以,打造個人IP的方式多種多樣,不局限於某一種形式。
你可以用圖文內容、投放廣告、截流、資源整合、線下地推……。
用自己擅長也最容易操作的方式去把自己展示給更多人才是最重要。
用對策略,堅持做。
持續目標人群引導到你的微信上來。
這就是我們第一個要做的事情。
接下來就是,有了流量之後怎麼辦?
你得有一套系統的方法來維持這些流量,讓這些人變成你的長期粉絲或者客戶。
這就是把流量變成留量的關鍵。
從實操環節考慮的話其實無非做好兩個事情。
關於產品交付其實有兩個要素:產品和交付流程。
首先,好的產品是一切生意的基礎。
使用者很多時候買的不是產品,而是一個需求解決的方案。
如果你的產品不能解決我的問題。
那用戶的離開一定是非常堅決的。
只有你的產品能解決我的需求,才可能有復購的可能性。
當然如果你的產品比其它同類產品更具有質價比。
那這個產品就具有了被傳播的可能性。
所以,很多時候我們都希望我們的產品能被轉介紹。
但是忽略了,一切都是回歸到產品力本身。
做一個好產品。
持續做更多的好產品。
這才是IP轉化的業績保障。
那除了有好產品沒有好的交付行嗎?當然不行。
舉個例子:一家線下水果店水果品質很不錯,但是你去買了100塊錢水果的時候想讓。
對方給你一個袋子裝水果,但是對方就是和你說袋子必須收費。
這種情況首先還要不要這100元水果都是未知,更不要說未來還會不會去了。
這就是發生在產品交付環節出現的問題。
那在交付的過程中一定是想客戶所想。
甚至往往真正的交付是在使用者付完費之後。
想像一下,你在網上發佈了一些內容。
無論是一篇文章還是一個視頻。
這些內容都在講述:你是誰、你做過什麼、説明了多少人以及為什麼別人應該選擇你。
這樣的內容不僅展示了你的專業知識。
還展現了你的個性和你對客戶的關心。
當潛在客戶通過各種管道,比如社交媒體或者搜尋引擎,找到這些內容時。
他們就開始瞭解你了。
即使他們最初沒有成為你的客戶,這種瞭解也會讓他們記住你。
下次當他們需要相關的服務或產品時,他們更有可能會想到你並且聯繫你。
所以,通過好的內容創建和維護一個強大的個人IP。
就像是在社交網路上給自己掛個招牌。
告訴別人你是誰,你是幹啥的。
這樣做有幾個好處:首先,它幫你在人海中突出顯示,讓別人一眼就能認出來。
其次,建立了信任感,人們會覺得更可靠,更願意跟你打交道。
想像一下,如果你的朋友圈天天都是“我賺了好多錢”、“我的學員又賺錢了”這種消息。
時間長了,大家就會給你貼上“成功人士”、“行業專家”這樣的標籤。
這不就自然而然地樹立起你的個人品牌形象了嗎?
所以對普通人來說。
最應該做的就是:發好自己的每一條朋友圈。
然後逐漸塑造自己的內容創作能力。
未來再嘗試在公域平臺去打造自己的個人影響力。
至於服務這塊兒,首先最重要的就是使用者分層。
當我們做好使用者分層后就知道應該把更多的時間精力給到誰了。
然後要做的就簡單了。
①了解客戶背景。
能服務好使用者的前提是要瞭解他。
通過社交媒體、購買記錄和註冊資訊等多管道收集客戶資訊。
了解他們的興趣、消費習慣和偏好。
並進行使用者分析。
才有可能服務好使用者。
②持續溝通策略。
和用戶之間持續的溝通一定是有必要的。
這裡需要注意一個點:不要每次聊天只會聊營銷活動。
一定要增加情感關懷內容。
學會在聊天的過程中收集用戶的資訊。
同時分析使用者的需求。
然後再去匹配對應的產品。
③建立客戶反饋機制。
及時回應客戶的意見和建議。
讓他們知道自己的聲音被聽到和重視。
並在客戶提出問題或建議后的48小時內給予明確的答覆和解決方案。
④持續優化客戶體驗。
任何時候一定要學會站在客戶的角度思考問題。
從使用者角度出發。
不斷優化購物流程、支付便捷性和售後服務。
提供無微不至的關懷和專業的服務。
所以,建立個人IP其實就是找到一種方式。
讓別人加你好友,認識你,喜歡你,願意掏錢支援你,信任你,對你的服務滿意。
然後再介紹更多人來加你,形成一個良性迴圈。
關鍵是要真誠地展示自己的價值和特點。
讓人們因為認可你而成為你的忠實粉絲和客戶。
利用自己最擅長、最閃光的那部分去影響和幫助別人。
這樣不僅能更快地獲得成功。
還能避免在自己不擅長的領域里浪費時間和資源。
畢竟,時間寶貴,不是嗎?
所以,找到併發揮自己的長處,用它來創造價值。
這才是關鍵!
作者:私域何老師,公眾號:使用者之道
本文由 @私域何老師 原創發佈於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於CC0協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