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對HIG文檔的初步解讀和應用感悟,展示了蘋果如何通過細緻的設計思考和用戶關懷,實現其產品驅動的理念,並建議開發者和產品運營者反覆研讀。
最近在看蘋果的HIG(開發者指南)文件,深刻的體會到設計/產品能力對於使用者的重要性,為什麼蘋果會有“設計可以改變一切”“產品即行銷”這樣的理念,而蘋果也的的確確成為了少數以產品驅動的科技公司。
文檔本身有六部分,分別是【入門指南】、【基礎】、【模式】、【元件】、【輸入】、【技術】,每一個篇章幾乎都以用戶體驗為第一要素。
覆蓋人體工學、使用者使用場景、品牌營銷等等領域,強烈建議無線開發人員以及產品運營同學反覆閱讀。(本文僅引用複述部分觀點及個人感悟,完整文件可自行查看)
一個獨特、好記的圖示可傳達你 App 或遊戲的用途和個性,還可幫助使用者在 App Store 及其設備上一眼識別你的產品。
蘋果認為APP圖示是用戶體驗的重要組成部分,更是產品對於用戶強有力的資訊傳達方式。但圖示本身太過於基礎,大多數產品運營人員可能會忽視它的重要性。
之前有看到過一個面試題,問你在做一款面向大眾的行動軟體時,什麼是提升用戶體驗最重要的元素,其中就有APP圖示選項。當時還有人會問,為什麼圖示這樣基礎的東西會影響用戶體驗呢?
某個東西一旦形成共識和普遍認知後就一定要小心,基礎不代表不重要,作為連接使用者和APP產品的第一元素,一定需要一個簡潔、明確的圖示。
最佳的內容載入體驗應在用戶意識到載入之前完成。
載入幾乎是用戶經常會遇到的頁面呈現方式,不及時呈現內容或沒有給予恰當的引導,都會引發使用者的負面情緒。而在技術/硬體無法滿足快速載入的場景下,佔位元、進度條、趣味元素等功能的設計則必不可少。
載入本身就是一種負反饋。但對於用戶來說,卻又是必要元素。
用戶引導可幫助使用者快速上手使用 App 或遊戲。
理想情況下,使用者只需要通過體驗即可理解並使用你的產品,但大多數情況,用戶引導仍是必不可少的流程之一。
蘋果的最佳實踐中傳達了幾條理念:1.如需展示必要的用戶引導流程,請設計簡要有趣且無需用戶記憶大量信息的體驗;2.如有必要提供單獨的教程,考慮將其作為可選內容;3.讓使用者引導內容專注於你提供的體驗;
其實我們回想一下拿到第一部蘋果手機,開始新用戶的引導流程。蘋果傳達各項能力的同時,也在同時讓我們體驗相應的功能。
我個人在第一次體驗蘋果手機的時候,各種點擊、觸感的反饋以及視覺效果給了我很大的驚喜,這也驗證了蘋果自己那句“產品及行銷”的理念。
按鈕用於發起暫態操作
蘋果對於按鈕的定義是發起暫態操作的功能,我記得很早時候在用釘釘會議的時候,印象很深,某個共用螢幕的按鈕包含了兩種場景,一種是點擊,還有一種是滑鼠懸浮後有下拉選項,當時死活找不到隱藏在下拉選項中的操作。
對於用戶約定俗成的共識,釘釘的這種所謂“創新設計”,我是完全不接受的。立即識別、便於理解和暫態反饋是使用者賦予按鈕的定義。
整篇HIG文件內容很多,可讀性也很強,這裏僅僅只呈現了冰山一角。看得多了,做得多了,才開始意識到返璞歸真的含義。如果一定要說什麼才是產品人的理論知識底座,我覺得蘋果HIG文件非常合適。
作者:都市擺渡人,公眾號:都市擺渡人
本文由 @都市擺渡人 原創發佈於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作者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於CC0協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