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需求是什麼?我們在場景中總會碰到各種各樣的問題,不同時間點的問題也不一樣。這篇文章,我們來看看作者如何定義問題的。
最近讀摩根·浩澤爾的博客,看到這樣一段話讓我深有感觸:
“意識到自己錯了或環境已經改變,往往比解決過時的問題更有效。這一觀點看似顯而易見,但看看柯達和西爾斯在2000年代還在解決1980年代的問題,就知道現實並非如此。”
連結:Sustainable Sources of Competitive Advantage
讀到這裡,我不禁拍案叫絕。這段話不僅點明瞭問題,還讓我聯想到自己的處境。
幾天後,我在家給孩子洗澡時,小朋友問了個腦筋急轉彎:
“一輛公交車上有10個人,下車5人,上車3人,現在車上有多少個乘客?”
我回答:8個。
孩子說:不對,是7個,因為有一個司機,我問的是乘客。
這時,我突然意識到,這個腦筋急轉彎本身就是一個時代問題:
這一問題生動地體現了“什麼是符合時代的問題”,比任何論述都更直觀。
以下是實際工作中的兩個案例,展示了如何誤判需求或錯失符合時代的解法。
7、8年前,我還在用免費音樂資源,根本沒想過會有人願意為音樂付費。當時供應商堅持每台車綁定VIP服務,我們選擇的是“VIP跟車走”的模式,認為這是對大多數使用者的福利。
然而,音樂付費發展迅猛,許多用戶已擁有自己的數字資產,但這些資產在車上無法使用。結果,原本便捷的掃碼登錄功能被藍牙連接取代,體驗反而更差。我們未能預見到用戶個人資產的重要性,策略顯得落後於時代。
停車場找車是高頻場景,早期我們為解決這個問題設計了語音提醒功能,但準確率低,反而打擾使用者。後來考慮車外語音播報作為提醒方式,但最終發現,當下最好的解決方案是手機直接查看車位拍照資訊,通過透明底盤和360環視技術,讓使用者直觀定位車輛。這才是符合當下技術條件和使用者需求的最佳方案。
最近看到一本書《真需求》,本想借用這個標題,但沒看過原書,不想蹭流量。我只想表達:
符合時代的需求,才是真正的需求,因為它解決的是此時此地真實存在的問題。
專欄作家
代成龍,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專欄作家,智慧硬體創業公司產品狗,從視頻巨頭公司到玩智慧硬體的公司,繼續產品設計工作。
本文原創發佈於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於CC0協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