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經理時間管理5-2-1法則
更新于:2025-03-26 07:24:35

每天工作8小時,我們應該5h用於完成日常工作,2h用於完成重要不緊急的任務或者是自我提升,1h用於理清工作思路。這就是我總結出來的產品經理時間管理5-2-1法則。

一、1H理清工作思路

思路不清活不幹,自己的工作方向不對,做得越多也會錯的越多,因此做事前理清思路會是非常重要的。

因此,我們每天應該至少拿出一個小時時間去思考當下的工作應該如何完成,並且和自己的上級、同事保持溝通,共同理清思路,明確工作方向,然後再進行手頭上的工作。

比如上級安排你完成一份市場調研報告,自己可以首先花半個小時列出一份報告提綱,寫出自己的大概思路與計劃,然後找領導彙報,並主動提出自己可能遇到的困難,對於自己想不清楚的問題,也可以馬上請教。在得到領導的指導意見后,再進行其他資料搜集,報告撰寫。

明確領導的需求是非常重要的,倘若自以為是的按照自己的思路,寫了很多東西,最後卻不是領導想要的,報告被推翻,那麼不僅是自己的工作成效性得不到顯現,而且自己的自信心也會受挫,自己付出了這麼多努力,反而給領導留下了一個做事不靠譜的印象。

因此,我們每天在完成任務前,需至少花一個小時去提前思考:

1)領導/同事交給我這個任務的目的是什麼?對方的真正需求是什麼?對於此問題,有沒有更好的解決方案??

2)完成這項工作任務需要哪些步驟?我現在還有哪些困難,需要哪些人支援?

3)同事那裡前期有沒有案例或者現有範本可參考借鑒?對此問題前期的問題解決思路是什麼?

二、2H完成重要不緊急的任務或者是自我提升

時間管理四象限告訴我們,每天應該優先做的是重要不緊急的工作,而真實的職場生活是太多的瑣事等著你,每天只顧風風火火的工作,能讓我們迷失方向。忙到沒時間成長,以至於很多人工作了三年,回過頭來卻感覺自己在這個公司什麼也沒學到。

因為他們只是在按照現有的公司制度流程去按部就班的工作,一日日重複,自己並未主動思考自己需要什麼,如何把自己手上的常態化工作做得更好,做出創新。

比如作為產品經理每天可花些時間去體驗市場上新的產品,可重點針對那些雖然領導暫時沒要求,但是目前自己負責的產品某些待優化的功能模組去對比,進而提出新的產品解決方案,也可在產品整體體驗中對比自己的產品功能,嘗試撰寫產品體驗報告。

因此,我們應該想辦法讓自己“閑”下來,每天至少花2h去做那些重要但不緊急的工作:

1)我現在負責的業務模組可能存在什麼問題,我該如何持續改善?

2)對於現有的常規化工作,我能否嘗試摸索出一套更高效的解決方案?

3)對於你所在的崗位、公司以及行業,近期有什麼動態?你在現有崗位上縱向了解的同時,你是否對相關的其他崗位工作內容有所瞭解?

三、5H用於完成日常工作

完成日常工作的時間應該越短越好,不是通過減少任務量,而是學會提高自己的工作效能,騰出更多時間去完成更重要的事情。

在工作中,為了保證效能最大化,有三點建議:

1) 學會抓取工作中的重點工作

我們的工作時間是有限的,就像一個容器想裝更多的東西,就應該先把大石頭放進去,再倒小沙粒。我們每天也應該找出自己的重點工作,優先完成。

具體操作方法為:

1)每天早上來的第一件事便是列出自己的今日待辦,並且標出最重要的三件事情,優先完成它們,即使被緊急重要的事情打斷,在完成緊急重要的事情後,也應該繼續去做著三件事情。

2)在中午吃飯前復盤自己的完成情況,遇到了什麼問題,需要怎麼去解決這些問題。在下午的時候及時予以工作方法、思路調整,完成一項劃掉一項,盡量在這三件重要的事情優先完成後再做其他的。

3)在下班前復盤待辦清單,看哪些工作內容還未完成,根據重要緊急程度決定是否需要加班完成還是放在明天。盡量做到日事日畢,當然也要做到有的放矢,不重要也不緊急的事情就不做,減少無意義的工作。

2) 完成比完美更重要

若領導安排給你完成一個調研報告,10天完成。 這裡有兩種行動方案:

第一種,搜集足夠多的資料,彷彿琢磨,自己修改10天后,最後交出一份“完美”報告;

第二種,在當天理出思路,列出核心提綱,並向領導彙報一次,在方向上進行梳理確認。然後花三天時間快速完成一版初稿,再彙報一次,剩下的六天修改其他細節。

這兩種方案中,我更認可第二種,付出時間相同,但第二種行動方案使得你在十天后,經過三次彙報報告已經完善定稿,而第一種方案,十天后,卻可能因為思路不對被推翻重來,即使你聰明過人,那麼十天后對報告的批量修改,一定也讓你包袱重重。

完成比完美更重要,要有反覆運算的思維,拿著自己的成果/產品和領導、客戶反覆溝通,良好溝通能使得你更加理解他們的需求,做出更有價值的產品。況且真實職場中絕大部分工作我們也只需要做到80分就可以了,無需事事完美。

3) Deadline是第一生產力

帕金森定律提到,工作會填滿分配的時間。也就是說,為任務分配的時間越多,完成任務花費的時間也就越多。

明明30分鐘可以查完的資料,如果安排半天,那可能真的會花半天。

Deadline才是第一生產力,我們應該學會給每項任務安排足夠且最少的時間,讓自己時刻處於Deadline臨近的影響下,保持一種微緊張的工作節奏,這樣效率也最高。

521法則的時間分配核心目的是圍繞提高自己的工作效能:理清思路再幹活,幫助我們少做無用功,提高工作成就感;惦記重要不緊急的工作,説明我們在繁忙的工作中游刃有餘且能有所成長;抓重點,定Deadline,以反覆運算思維推進執行,能幫助我們在微緊張的節奏中,持續有效地工作。

本文由 @路漫 原創發佈於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作者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於CC0協定

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平臺僅提供資訊存儲空間服務

小雞專注app功能拆分
小雞專注app功能拆分
2025-03-25 23:2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