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團隊管理中,組長的角色至關重要。他們不僅要具備技術能力,還要懂得如何與團隊成員、產品經理和上級溝通。然而,許多組長在面對這些挑戰時感到困惑和無助。本文將探討如何選拔和培養優秀的研發團隊組長,幫助他們突破窘境,實現個人成長與發展。
當過管理的同學,或者是在組裡工作的同學,是不是經常會有這麼幾個問題?
組裡同學的視角:
我的組長好水,技術瞭解的也不夠深入,憑什麼他來帶團隊?
難道我未來的發展,也是變成這樣?技術不怎麼做了,一直在對齊需求,和我們傳遞,把控我們的進度
主管的視角:
怎麼需求對接耗費這麼長時間,每次都對的不清不楚,被產品經理牽著走。。。
團隊管理怎麼做得這麼差,下面的同學感覺像在流水線工作一樣,沒什麼創新、質量這些想法。。。
團隊績效溝通,明明是要激勵和提高目標,結果把組裡的人搞emo了。。。
明明是做的比較差的,反而溝通完,人家還覺得自己做挺好的,沒能反饋出問題來。。。
如果是這兩種角色的同學,是不是會有這種感觸?覺得這樣一個角色不上不下的。
那其實我們去看看組長自己的視角:
md,怎麼這麼多事情要我做,真的好忙。。。
好多事情我都不擅長,推著我搞,我只能湊合應付應付了。。。
每天好忙,但是我自己好像也沒得到什麼提升,我也沒像過去做開發那麼明確目標了。。。
幹的活多了,績效反而還差了,待遇還沒以前好T_T
怎麼讓「組長」可以突破這個窘境,能夠做好承上啟下的同時,自己還能有所成長與發展。
針對這個問題,我想和你聊聊我的幾點看法:
為了更好分析和給出解決的方案,我們不妨先回頭看看這幾個問題。
這個問題拋給你,你如果是主管,你會怎麼考慮?
“當然是技術最好的,或者是績效最高的!”,很多人會不假思索地說道。
這樣的選拔邏輯會有什麼問題嗎?
乍得一看,好像沒什麼問題,優中優選,去做團隊的leader。
但忽略了組長也是管理崗位,管理崗位就意味著會有很多除了技術能力外的要求,像:
看到沒
過去做開發,只要負責按期開發好模組就行,現在做組長,事情一下多了這麼多。
過去我帶過不少類型的團隊,有偏強安全攻防的,有偏架構構建的,有偏業務開發的。
我就發現業務開發的團隊,太安靜了。
絕大多數能沉得下心來做技術的,都是什麼性格?我分析了下:
以前東北的朋友給我講過個笑話:“他們太安靜了,感覺用腳踢都蹦不出個屁來。”
開發團隊的人普遍都是有能力,但比較內向、內斂、沉默的。
所以,在這樣的團隊里去挑選組長,就很容易面臨上面所提到的窘境。
畢竟,這是他們先天的弱項。(當然,也有那種又能寫代碼又很能和別人溝通的,只是這是小部分)
回到一開始的話題,應該怎麼挑選
“當然是技術最好的,或者是績效最高的!”,這個是一部份的參考依據。
我認為有這麼以下幾個標準:
基本上就是這麼幾點,能滿足的,就具備了做組長的潛力和條件。
選拔完,或者是已經提拔一個組長后,要怎麼培養
雖然我們發現有不錯的苗子,但是還是存在不少的薄弱項和短板,要怎麼解決
我很喜歡dota這個遊戲,以這個遊戲舉個例子:
在dota里過去有分力量英雄、智力英雄、敏捷英雄,每個英雄在沒裝備的情況下,特徵是明確的。
有些是作為肉盾抗壓力的,有些是脆皮打輸出的,有些是干擾拖時間的。。。
所以,不妨要先針對性做個診斷,分析下具體的長處和短板在哪裡。
這裏比較推薦的是用pdp性格分析,診斷會分成下面幾類人:
PDP性格分析的五個類型及其特點
主導(老虎型):結果導向,勇敢、行動迅速,喜歡把握大方向,具有強烈的權威感和競爭力。他們善於控制局勢,果斷作出決定,但可能在壓力下忽視細節,容易成為工作狂。
外向型(孔雀型):性格活潑,善於建立關係,高效工作,但可能過於樂觀,忽視細節。他們需要專業技術人員輔助執行。
耐心型(考拉型):溫和善良,感情敏感,能夠在集體環境中左右逢源。他們持之以恆,但可能難以堅持自己的觀點,不願處理爭執。
精確型(貓頭鷹型):注重細節和規則,善於分析,但可能過於保守和謹慎。他們需要專業技術人員輔助執行。
整合型(變色龍型):適應性強,善於協調不同意見,但可能缺乏主見和決策能力。
一般來講,做技術的,大多數都是貓頭鷹,做市場的,一般是老虎或者孔雀。
分析的材料我在最後面會給到感興趣的小夥伴。
性格是天生的不能改變的,那是不是當你是一個貓頭鷹,註定就沒辦法管理團隊了呢
答案是:性格確實不能改變,但外在的表現是可以調整的。
仍以dota舉例,有一個敏捷英雄叫「蛇發女妖」,前期非常脆皮,但是後期靠技能和裝備,在抗壓和輸出都取得了比較不錯的成績。
所以,雖然改變不了內核,但技能和裝備是去説明它彌補短板的重要手段。
同理,內向的人也是可以通過技能和實踐,讓自己能善於表達、敢於表達。
什麼意思
這個人開始做組長,他沒給下屬做過績效溝通,那怎麼辦
分三步走:
第一步,你帶著他,你來給他的下屬做績效溝通,他在旁邊看著怎麼做的;
第二步,你帶著他,他去給他的下屬做績效溝通,你在旁邊看著;
第三步,針對第二步,他表現的優點和缺點,給意見和指導。
走一套流程下來,慢慢他自己就會了。
這也是之前文章里,我提過的方法論「怎麼快速學習」,再拿出來提一嘴。
這個方法論提到的是,學習技能有三種方法,每種方法的學習速度和收益都不相同;
第一種,在書本裡學,就像讀書那會,聽課聽老師講;
第二種,在實踐里學,聽完課了,自己要開始做題,發現好多不會;
第三種,在錯誤里學,做完題了,老師一改,發現錯了,修正了自己技能。
為什麼,企業里做過很多的培訓,最後效果差?原因有三點:
傳幫帶的方式,只要走上幾次,你的組長也比較上心,願意改變,很快就能取得進步了。
並且可以應用在不同地方,不局限於績效考核,比如說:和產品經理對齊需求上、跨部門工作對齊上、進度跟蹤等等。
我以前也用這種方式培養出了不少不錯的人員,在公司里發展的也不錯。
但是有幾次,他們就問我,這套方法你之前帶我的時候挺有效的,為什麼我用了這套方法,有些人培養不起來?
我問了他幾個問題:“你現在生病挺嚴重的,你會怎麼辦?”
他說:“小病我可能會拖一拖,看自己能不能好。大病,我會立刻去醫院。”
我說:“去醫院幹嘛?”
他說:“去醫院找醫生,讓醫生幫我看病,然後開藥。”
我問:“開藥幹嘛?”
他說:“吃藥呀,不然怎麼好?”
我問:“所以你生病想要好,取決於什麼?”
他說:“取決於葯呀,沒葯我怎麼好。”
我說:“醫生和葯像什麼?像你的導師和具體問題的改進建議。”
我又說:“決定要不要去看醫生,決定要不要吃藥的人是你。如果你看了醫生,也開了葯,但是你自己不吃,你會好麼?”
他說:“意思是,我雖教了他,但是他自己沒學沒改,沒花心思,所以還是沒提升。”
我說:“是的,培養是雙向的。當然,你也要看看,你有沒有?「開錯葯」,導致他一直沒好,哈哈。”
以上這篇三千字的文章,希望對你有所説明。
對了,我覺得這篇文章,如果你是基層或者帶團隊的都可以看看,不同視角去看,見解可能會不一樣。
當然,再補充展開一點:
以研發團隊舉例,大部分的人都是偏“悶”的,那麼如果你的績效不錯,並且還能體現出你的外向、思考、善於對齊等,那就猶如街邊最靚眼的仔。
如果你是做市場的,能體現出你非常強的邏輯思維,還有一些冷靜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特性,你就有可能是市場裡面最靚眼的仔了。
這是一種稀缺性,在大家普遍都差不多的情況下,你有一種大家都不具備的能力,並且是上面覺得很重要的,那發展就會如虎添翼了。
作者:鵬鵬的工作日記;微信公眾號:鵬鵬的工作日記
本文由 @鵬鵬的工作日記 原創發佈於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於 CC0 協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