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分層技巧大揭秘:四類分層方式,高手都在用…
更新于:2025-03-26 07:29:00

用戶分層是每個產品都在做的事情。但如何才能真正做好用戶分層?今天,我們就來深入探討四類行之有效的使用者分層方式,看看那些運營高手是如何做的。

01 4 類常見的用戶分層方式

1. 用戶分層落地的核心要素

(1)數據識別用戶層級

實施好使用者分層的第一個核心要素是通過數據欄位或標籤來界定、區分和識別不同層級的使用者。如果只是簡單地將用戶分為發燒友、普通使用者、超級達人等幾類,但沒有具體的規則和數據支撐,這樣的分層就難以落地實施。

分層的背後必須要有具體的數據和欄位來支撐,這是實現精準用戶運營的基礎。

(2)明確穩定的運營策略

第二個核心要素是針對每一類使用者制定明確且穩定的運營機制或策略。以貓眼電影為例,如果只是籠統地說要針對電影發燒友使用者做一些以院線影片為中心的活動,這樣的運營機制是不夠明確的。

需要將其具體化,比如每月選取當月上映的最熱門前三或前五部影片,以每月一次的頻率面向全站用戶舉辦活動,或者根據地理位置定期舉辦線下活動。

只有同時滿足這兩個條件——用戶可被識別,且有明確穩定的運營策略,我們的分層運營才能真正落地併發揮效果。

2. 用戶分層方式選擇模型

(1)業務主鏈條標準化程度

在選擇使用者分層方式時,需要考慮兩個主要維度。第一個維度是業務主鏈條的標準化程度。

對於工具類產品,如鬧鐘,其使用過程對所有用戶來說都是非常標準的。而對於閱讀類產品,使用者需求可能會因地區、年齡、身份等因素而有很大差異。

再比如,在線教育產品的業務鏈條就更加複雜。從招生、用戶進入班期、班期維護到使用者完成作業后的反饋,每個環節都充滿變數。

(2)使用者互相影響可能性

第二個維度是用戶在產品中互相影響的可能性。有些產品中,用戶之間會產生直接的互動和影響,而有些產品則不會。

例如,在今日頭條這樣的產品中,使用者互相影響的可能性相對較低。而在知乎這樣的平臺上,用戶之間的關係更加密切,互相影響的可能性更高。

(3)4 種分層方式概述

a. 個性化特質 / 需求分層:適合應用在業務主鏈條標準化程度較低,用戶個人化需求多樣,業務比較複雜的產品中。

b. 使用者身份區隔分層:適合用在使用者互相影響可能性較高的產品中。在這類產品中,賦予使用者特定的身份特質可以產生更顯著的意義,引導用戶行為。

c. 用戶價值區隔分層:通過判斷用戶價值的高低來進行分層,適用於大多數產品。

d. AARRR 模型分層:一種在增長領域常見的模型,可以用來進行粗放的使用者分層,也適用於大多數產品。

使用者分層方式選擇取決於產品特性和用戶互動程度,四種方法各有適用場景。

3. 典型產品分層方式選擇

(1)墨跡天氣與高德地圖

墨跡天氣是一個天氣預報類產品,其業務主鏈條的標準化程度很高,用戶之間幾乎不需要互動。因此,墨跡天氣適合採用用戶價值區隔分層或 AARRR 模型分層。

高德地圖的情況與墨跡天氣類似。它的主要功能是導航,這個過程對所有用戶來說都是標準化的。同時,用戶之間互相影響的可能性也很低。

(2)印象筆記與招商銀行

印象筆記是一個筆記工具類產品,其業務主鏈條的標準化程度相對較低。不同使用者對筆記工具的使用方式和需求可能大不相同。但是,用戶之間是不可見的,幾乎不存在互相影響的可能性。

招商銀行 APP 作為一款理財投資類產品,用戶的個人化需求程度較高,但用戶之間互相影響的可能性很低。

因此,印象筆記和招商銀行 APP 都適合採用基於用戶個人化需求的分層方式。

(3)得到與抖音

得到是一款知識獲取類產品,其業務主鏈條的標準化程度較低,用戶之間互相影響的可能性也較高。

抖音作為一個短視頻社區產品,使用者需求的個人化和差異化程度很高,同時使用者之間的互相影響也非常明顯。

因此,得到和抖音這樣的產品既適合採用基於用戶個人化需求的分層方式,也適合採用使用者身份區隔的分層方式。

02 個性化特質 / 需求分層

1. 適用場景

(1)標準化程度低的產品

個性化特質 / 需求分層方法特別適用於那些業務主鏈條標準化程度較低的產品。這類產品通常無法用一種統一的方式滿足所有使用者的需求,因為使用者的使用目的和方式可能存在很大差異。

(2)使用者需求多樣化

這種分層方法也特別適用於使用者需求高度多樣化的產品。在這類產品中,不同用户群体可能有完全不同的使用目的和期望。

2. 分層步驟

(1)明確使用者核心需求

第一步是要明確使用者的核心需求。這需要通過使用者研究、數據分析等方法,深入瞭解使用者使用產品的主要目的和痛點。

(2)制定分層規則

基於對使用者核心需求的理解,下一步是制定具體的分層規則。這些規則應該能夠清晰地區分不同需求的用戶群體。

(3)設置分層標籤

最後,需要將分層規則轉化為具體的數據標籤,這樣才能在系統中實現自動化的用戶分類。

3. 案例分析:得到 App

(1)使用者需求劃分

得到 App 是一個知識付費平臺,其使用者需求可能包括以下幾類:

  • 職業技能提升:希望通過學習來提高工作能力
  • 個人興趣發展:出於興趣愛好學習特定領域知識
  • 考試備考:為特定考試做準備
  • 思維拓展:希望開拓視野,獲得新的思考方式

(2)分層標籤設置

基於這些需求,得到可能會設置如下分層標籤:

  • 課程類型偏好:記錄使用者最常聽的課程類別
  • 學習時長:統計使用者每周的學習時間
  • 互動頻率:包括筆記、評論、分享等行為的頻次
  • 付費等級:用戶的會員等級或累計付費金額

(3)運營策略制定

針對不同的用戶層級,得到可以制定相應的運營策略:

  • 職業技能型使用者:推薦實用性強的課程,提供職場相關的社群活動
  • 興趣愛好型使用者:推送多樣化的課程,鼓勵用戶嘗試不同領域
  • 考試備考型使用者:提供針對性的學習計劃和模擬測試
  • 思維拓展型使用者:推薦跨學科的內容,組織線上討論和辯論活動

03 使用者身份區隔分層

1. 適用場景

(1)用戶互動頻繁

使用者身份區隔分層特別適用於用戶之間互動頻繁的產品。在這類產品中,用戶之間的交流和影響是產品價值的重要組成部分。

(2)身份認同感強

這種分層方法也適用於那些使用者對身份認同感較強的產品。在這些產品中,使用者的身份或等級不僅是一個標籤,更是一種榮譽和動力。

2. 分層方法

(1)設置身份等級

首先需要設計一套合理的身份等級系統。這個系統應該能夠清晰地反映用戶的活躍度、貢獻度或能力水準。

(2)制定晉陞規則

接下來需要制定明確的晉陞規則。這些規則應該是客觀、可量化的,讓使用者清楚地知道如何提升自己的等級。

(3)賦予特權權益

為了讓身份等級更有意義,需要為不同等級的使用者賦予相應的特權和權益。這些特權應該是使用者真正看重的,能夠激勵他們努力提升等級。

3. 案例分析:知乎

(1)用戶等級體系

知乎作為一個知識分享社區,其使用者等級體系設計得非常巧妙:

  • 普通使用者:所有註冊用戶的初始等級
  • 認證使用者:經過實名認證的使用者
  • 優秀回答者:在某個話題下有高品質回答的使用者
  • 知乎精華:長期貢獻高品質內容的使用者
  • 知乎大 V:在特定領域有突出貢獻,影響力大的使用者

(2)晉升機制設計

知乎的晉陞機制主要基於用戶的貢獻質量和數量:

  • 回答獲讚數:反映內容品質
  • 回答被收藏次數:表示內容的實用性
  • 回應數量:體現用戶的活躍度
  • 被邀請回答的次數:反映使用者在某領域的專業度
  • 粉絲數:表示用戶的影響力

(3)權益差異化

不同等級的知乎使用者享有不同的權益:

  • 認證使用者:獲得認證標識,增加可信度
  • 優秀回答者:在相關話題下回答會被優先展示
  • 知乎精華:可以使用特殊的頭像框,提高辨識度
  • 知乎大 V:有機會參與知乎舉辦的線下活動,甚至可能獲得商業合作機會

04 用戶價值區隔分層

1. 價值評估維度

(1)消費能力

消費能力是評估用戶價值的一個重要維度。它直接反映了用戶為產品帶來的經濟價值。

在評估消費能力時,可以考慮以下因素:

  • 累計消費金額:反映使用者的歷史價值
  • 單次消費金額:表示使用者的消費潛力
  • 消費頻率:體現使用者的消費習慣
  • 最近一次消費時間:反映用戶的活躍度

(2)活躍度

活躍度是衡量用戶參與程度的重要指標。高活躍度的使用者往往更容易轉化為高價值使用者,也更有可能影響其他使用者。

活躍度的評估可以包括:

  • 登錄頻率:反映使用者使用習慣
  • 使用時長:體現使用者對產品的依賴程度
  • 功能使用廣度:表示使用者對產品的熟悉程度
  • 互動行為次數:如評論、點讚、分享等

(3)影響力

用戶的影響力體現了他們為產品帶來的間接價值。具有高影響力的用戶能夠吸引更多新使用者,提高產品的傳播效果。

影響力的評估可以包括:

  • 粉絲數量:直接反映使用者的影響範圍
  • 內容互動率:如點讚、評論、轉發等
  • 帶動新用戶註冊數:表示用戶的實際影響效果
  • 內容生產量和品質:反映用戶的貢獻度

2. 分層實施步驟

(1)確定評估指標

首先需要根據產品特性和運營目標,確定用於評估用戶價值的具體指標。這些指標應該能夠全面反映使用者在不同維度的價值。

(2)制定分層規則

基於確定的評估指標,下一步是制定具體的分層規則。這些規則應該能夠清晰地區分不同價值層級的使用者。

(3)設置差異化策略

針對不同價值層級的使用者,需要制定差異化的運營策略,以最大化每個用戶群體的價值。

3. 案例分析:電商平臺

(1)會員等級設置

以某大型電商平臺為例,其會員等級設置如下:

  • 普通會員:所有註冊用戶的初始等級
  • 銀牌會員:近一年消費滿 1000 元
  • 金牌會員:近一年消費滿 10000 元
  • 鑽石會員:近一年消費滿 50000 元
  • 黑金會員:近一年消費滿 200000 元

(2)權益差異化

不同等級會員享受不同的權益:

  • 銀牌會員:享受 9.5 折優惠
  • 金牌會員:享受 9 折優惠,優先客服
  • 鑽石會員:享受 8.5 折優惠,專屬客服,免費退換貨
  • 黑金會員:全場 8 折,專屬客服,免費退換貨,優先參與新品試用

(3)精準行銷策略

針對不同價值的用戶群體,平台採取不同的行銷策略:

  • 普通會員:推送限時優惠券,鼓勵首次購買
  • 銀牌會員:推薦性價比高的商品,提高復購率
  • 金牌會員:推送高端商品,提高客單價
  • 鑽石和黑金會員:提供專屬定製服務,增強使用者粘性

05 AARRR 模型分層

1. 模型解析

(1)獲客

獲客(Acquisition)是使用者生命週期的起點,指的是吸引潛在用戶關注並使用產品的過程。

在這個階段,主要關注的指標包括:

  • 新增用戶數:反映產品的吸引力
  • 獲客成本:評估獲客效率
  • 獲客渠道分佈:瞭解最有效的獲客途徑

(2)啟動

啟動(Activation)指的是引導新使用者完成關鍵行為,真正開始使用產品的過程。

激活階段的關鍵指標可能包括:

  • 註冊完成率:衡量從下載到註冊的轉化效果
  • 首次關鍵行為完成率:如發佈第一條動態、完成第一次購買等
  • 新使用者 7 日留存率:反映產品的初期粘性

(3)留存

留存(Retention)是指保持用戶持續使用產品的能力,是產品價值的核心體現。

留存階段的重要指標有:

  • 次日留存率:反映產品的即時體驗
  • 7 日留存率:體現產品的短期吸引力
  • 30 日留存率:表示產品的長期價值
  • 月活躍用戶數(MAU):反映產品的整體活躍度

(4)變現

變現(Revenue)是將用戶價值轉化為實際收入的過程,是產品盈利的關鍵。

變現階段的核心指標包括:

  • 付費率:付費使用者佔總使用者的比例
  • ARPU(平均每使用者收入):反映整體變現能力
  • LTV(使用者終身價值):預測使用者可能帶來的總收入
  • ROI(投資回報率):評估獲客和變現的整體效果

2. 分層應用

(1)使用者生命周期劃分

基於 AARRR 模型,可以將用戶劃分為不同的生命周期階段:

  • 潛在使用者:尚未使用產品的目標群體
  • 新增使用者:剛剛註冊但未完全啟動的使用者
  • 活躍使用者:經常使用產品的使用者
  • 沉睡使用者:一段時間未使用產品的使用者
  • 付費使用者:有過付費行為的使用者
  • 流失使用者:長期未使用且可能不再回歸的使用者

(2)階段性目標設定

針對不同生命週期階段的使用者,設定相應的目標:

  • 潛在使用者:提高品牌認知度,吸引用戶註冊
  • 新增使用者:引導完成關鍵行為,提高啟動率
  • 活躍使用者:增加使用頻率和時長,提高留存率
  • 沉睡使用者:喚醒重新使用,降低流失率
  • 付費使用者:提高復購率和客單價
  • 流失使用者:分析流失原因,優化產品體驗

(3)針對性策略制定

基於不同階段的目標,制定相應的運營策略:

  • 潛在使用者:精準投放廣告,優化應用商店排名
  • 新增使用者:簡化註冊流程,提供新手引導
  • 活躍使用者:個性化推薦,社交化運營
  • 沉睡使用者:發送喚醒通知,提供回歸獎勵
  • 付費使用者:VIP 專屬服務,交叉銷售其他產品
  • 流失使用者:發送問卷調查,針對性改進產品

用戶分層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不斷的實踐和優化。通過本文的介紹,我們瞭解了四種常見的使用者分層方式,以及它們的適用場景。但更重要的是,我們要學會根據自己產品的特性,靈活運用這些方法。

本文由 @小黑哥 原創發佈於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Unsplash,基於 CC0 協定

B端交互遊戲化
B端交互遊戲化
2025-03-28 11:1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