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最佳運動時間被確認!這個時間段運動,血糖降低最多!
更新于:2025-03-26 08:49:33

“難道我後半輩子就得這麼清湯寡水地過?”20 年前,剛滿 50 歲的王大爺被確診糖尿病,從此開啟了漫長又煎熬的控糖生活。一日三餐基本都是水煮菜,吃啥都沒滋味,他心裡那叫一個憋屈。

有一天,王大爺刷手機的時候,看到一篇文章信誓旦旦地說 “不吃碳水化合物,就能逆轉 90% 的糖尿病”。他眼睛一下子亮了,心想:只要能擺脫糖尿病,苦幾個月算啥,往後就能敞開了吃,享清福了!打那以後,王大爺吃飯時米飯、饅頭碰都不碰,頓頓都是蔬菜、肉。剛開始,效果還真不錯,堅持半年後,血糖竟然真的平穩了不少。王大爺心裡樂開了花,覺得自己找到了 “控糖密碼”。

可好日子沒過幾個月,問題就來了。王大爺感覺渾身沒勁兒,爬幾層樓就氣喘吁吁,還經常頭暈。子女們看著他日漸消瘦的樣子,心疼又著急,勸他去醫院看看。但王大爺卻覺得是自己堅持得還不夠久,只要再咬牙堅持,糖尿病肯定能徹底治好。王大爺的固執讓子女們愁壞了,他們擔心父親的身體,卻又拗不過他。那麼,不吃碳水化合物真能逆轉糖尿病嗎?糖尿病患者到底該怎麼吃才健康?碳水化合物真的是糖尿病的 “天敵” 嗎?

先來說說這不吃碳水化合物能不能逆轉糖尿病。現在 2 型糖尿病的發病率越來越高,《中國 2 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 年版)》的數據顯示,我國 18 歲及以上人群的糖尿病患病率已經達到 11.2%,而且患病群體還越來越年輕化。2 型糖尿病的發病原因很複雜,遺傳是一方面,不良的生活習慣也脫不了干係,像整天坐著不動、超重肥胖等,都可能成為患病的誘因。所以,對於糖尿病患者來說,科學飲食是控糖的關鍵一環。一直以來,很多人都覺得糖尿病人得少吃碳水,但最近 “糖尿病人需要適度攝入碳水” 的說法引發了不少討論。

《英國醫學雜誌》上有一項研究,把實驗物件分成低碳水和極低碳水組,觀察他們在緩解 2 型糖尿病方面的效果。結果發現,6 個月後,低碳水組的糖尿病緩解率高達 53%,體重也減輕了不少,血糖改善明顯,胰島素敏感性也提高了。從這個結果看,限制碳水攝入似乎真能有效緩解糖尿病。不過,這一研究也招來了不少爭議。有人指出,雖然短期效果顯著,但 12 個月後的隨訪發現,效果大打折扣。而且,這個研究主要是針對歐美人種設計的,沒有亞洲人的數據,對咱們來說,效果可能因人而異。所以說,飲食模式對糖尿病人的影響還得進一步研究,每個人適合的飲食模式,還得根據自身情況來定。

咱們中國可是 “碳水大國”,那糖尿病人到底該怎麼吃碳水呢?國內也有相關研究,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秦先輝團隊發現,碳水攝入量和類型會影響糖尿病發病率。他們指出,碳水攝入佔總能量的 49 - 56% 時,患糖尿病的風險最低。而且,低品質碳水吃多了,糖尿病發病率會升高,所以建議大家多吃高品質碳水。

那哪些屬於高品質碳水呢?像糙米、蕎麥、玉米、薏米、燕麥這些全穀物,就很不錯。它們富含膳食纖維,還有多種維生素、礦物質和不飽和脂肪酸。煮上一鍋糙米飯,或是用燕麥熬一碗粥,營養又健康。薯類也是個好選擇,紫薯、芋頭、山藥,這些薯類比普通主食熱量低,膳食纖維豐富,吃了很容易有飽腹感,還能讓血糖升得沒那麼快。西蘭花也值得推薦,裡面的微量元素對胰島素細胞有很好的保護作用,平時炒一盤西蘭花,既好吃又能輔助控制血糖。還有藍莓,碳水含量低、熱量低,對血糖影響小,富含的營養成分還能保健,是糖友們的理想水果。

除了飲食,運動對糖尿病患者也很重要。如今,糖尿病的危害可不亞於心腦血管疾病、惡性腫瘤這些大病,怎麼預防糖尿病成了大家關注的重點。不少專家都建議,規律運動能有效控制血糖、提高胰島素敏感度,還能降低併發症的風險。但運動時間也有講究,可不是隨便什麼時候動一動就行。

哈佛的一項新研究發現,運動時間和糖尿病患病風險關係不小。在《糖尿病學》發佈的研究里,研究員對 93095 名參與者不同時間段的運動量進行統計分析,發現上午或下午運動,能大大降低 2 型糖尿病的患病風險,最高能降低 10%。而且,每次運動最好堅持 30 分鐘以上,可以選擇散步、慢跑、游泳、打球、跳舞這些有氧運動。不過,運動的時候可得悠著點,別為了降糖太拚命,受傷就得不償失了。

【本內容為故事類醫療健康科普文章,文中除了健康科普內容所出現的任何人名、地名、事件均為藝術加工,並非有意冒犯或貶低任何個人、團體或組織。如有雷同,純屬巧合,請理性閱讀。】

校對 莊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