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腎損傷(AKI),是指各種原因引起的短時間內腎功能快速減退導致的臨床綜合征,表現為腎小球濾過率下降,伴有氮質產物如肌酐、尿素氮等瀦留,水、電解質和酸鹼平衡紊亂,重者出現多系統併發症。
一、急性腎損傷常見病因有哪些?
急性腎損傷根據病因發生的解剖部位可分為腎前性,腎性,腎后性。
腎前性急性腎損傷常見病因:有效迴圈血容量不足引起的,如嚴重噁心嘔吐、腹瀉、出血、大汗、心排血量降低等。
腎性急性腎損傷常見病因:腎缺血和腎毒性藥物或毒素導致的急性腎小管壞死、腎小球疾病、急性間質性腎炎等。
腎后性急性腎損傷常見病因:結石、腫瘤、前列腺疾病、尿路梗阻、神經源性膀胱等。
二、 如何診斷急性腎損傷?
1.48小時內血肌酐升高≥26.5μmol/L;
2.確認或推測7天內血肌酐較基礎值升高≥50%;
3.尿量減少<0.5ml/(kg.h),持續≥6小時。
(符合以上情況之一即可臨床診斷急性腎損傷)
三、急性腎損傷的臨床病程
可分為起始期、進展期和維持期、恢復期。
起始期:感染或缺血、藥物毒物等因素導致腎臟損傷,如能及時採取有效措施,部分急性腎損傷可逆轉。但隨著腎損傷加重,腎小球濾過率下降,進入進展期。
進展期和維持期:一般持續7-14天,癥狀可見身體水腫,食慾減退,貧血,乏力,噁心、嘔吐等。重症患者可出現尿毒症癥狀,甚至出現肺水腫、心衰、心律失常、高鉀血症、意識障礙等。
恢復期:出現多尿,腎功能及臨床癥狀逐漸恢復正常。部分病人最終遺留不同程度的腎臟結構和功能損傷。
四、如何治療及預防急性腎損傷呢?
不同病因、不同類型的急性腎損傷治療方法不同。
總體治療原則:儘早糾正可逆病因,避免腎臟進一步損傷,維持水、電解質和酸鹼平衡,適當營養支援,積極防治併發症,必要時行血液凈化治療。
急性腎損傷的預後與原有疾病嚴重性及合併症嚴重程度有關,如不及時治療可能會危及生命或者轉變為慢性腎臟病。因此預防急性腎損傷要控制原有疾病並及時治療合併症,避免使用腎毒性藥物,避免感染,維持體液平衡。定期體檢,早期發現腎臟疾病及不利因素。做到早預防,早發現,早治療。
校對 莊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