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瀋陽日報
本報訊(瀋陽日報、沈報全媒體記者張一弛)3月26日,記者從省政府新聞辦公室召開的“振興新突破 決勝勇爭先”主題系列新聞發佈會上瞭解到,遼寧持續推進“興遼未來工匠”培育工程,到2025年累計培養“興遼未來工匠”300名。
省教育廳介紹,全省現有職業院校308所,在校生近64萬人,開設專業覆蓋裝備製造、交通運輸、石油化工、電子資訊、現代服務等19個專業領域。近三年,職業院校年均培養約23萬名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就業率穩定在95%以上,85%以上留遼就業創業,為遼寧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有力的技術技能人才支撐。未來,遼寧省將聚焦主導產業,“一產一策”開展高水平專業群建設,實現職業教育對遼寧產業體系全覆蓋、全支撐。到2025年將累計培養“興遼未來工匠”300名,新建市域產教聯合體、行業產教融合共同體各5個,為遼寧產業轉型升級提供高技能人才。
在服務區域發展方面,遼寧將提高人才培養與地方經濟結合的“緊密度”。按照全省區域發展格局,將職業教育資源與區域主導產業、園區進行匹配對接,指導職業學校根據區域發展實際,優化專業結構、找准服務面向、凝練辦學特色。主動在高新區、經濟開發區佈局建設市域產教聯合體。穩步發展“少而精”的中等職業教育。下沉一級辦職教,在縣域佈局鄉村振興學院,為縣域經濟培育“留得住、用得好、下得去”的技術技能人才。
在支撐產業發展方面,遼寧將不斷提高職業教育與行業發展需要的“適配度”。聚焦遼寧4個萬億級產業基地和22個重點產業集群發展需求,組織職業院校協同開展“一產一策”高水平專業群建設。依託龍頭企業建設行業產教融合共同體,校企聯合開展人才共育、專業共建、技術升級。持續推進“興遼未來工匠”培育工程,把課程設在崗位、把課堂搬到車間,在產業一線培養大國工匠。
在助力大國外交方面,遼寧將充分發揮職業教育資源的“支撐度”。以“小而美”專案為突破,推動職業教育國際合作全面、多樣發展。堅持“教隨產出、產教同行”,高品質建設遼寧職教出海新品牌——“墨子工坊”海外產業學院,培養熟悉中國標準、中國技術、中國產品的海外技術技能人才,服務中國企業“走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