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對世界的認識就是從好奇心開始的,剛出生的孩子就會帶著好奇的眼光,打量身邊的一切。世界在他的眼裡是那麼新鮮,並且充滿了可能性。可以說,孩子的認知就是從好奇開始的。
好奇心會激發他的求知欲,引導他去探索世界萬物。每個孩子都是一顆“好奇星”,而父母就是讓他的好奇心迸發出智慧火花的人。對“好奇”的理解,很多人只是停留在字面意思,卻不知道,隨著年齡的增長,孩子這顆“好奇星”的構成要素也會發生變化!
孩子沒有不淘氣的,家長一般都會以為他們是要和大人作對或者搗亂。其實孩子可能是通過淘氣的行為在探索、檢驗他們的一些異想天開的想法呢,只是,這些想法和行為表面上似乎和好奇心關係不大。孩子的好奇心往往停留在對事物的表面觀察,需要一些引導,使它發展為真正的探索與創造。
家長不要不以成人的思維束縛,鼓勵更多非常規的玩法。因為孩子的認知有限,常常會問很多奇怪的問題或者產生很多奇怪的想法。當孩子對某項事物產生興趣的時候,就會堅持不懈地打破沙鍋問到底。面對孩子的好奇心,父母一定要認真對待,切忌以成人的思维方式来束缚孩子的想象力。比如,孩子玩玩具時候喜歡丟玩具,媽媽提醒他玩具會疼,孩子也會指著自己自己的玩具很認真地說:“這樣玩具會哭的。”媽媽完全可以說:“是的,玩具疼哭了。”這樣既保護了孩子的好奇心,也讓孩子更加愛惜自己的玩具。
有時候孩子不按常規的方式遊戲,反而會讓好奇心得到最好的發揮。比如,孩子在搭積木,說他想搭個房子,但在好不容易把房子搭起來後可能會隨即把剛剛搭建成功的房子推倒。孩子這麼做可能是想要瞭解推倒房子會出現一些什麼後果:房子倒塌時會發出什麼樣的響聲,房子倒塌時積木塊可能會朝著什麼樣的方向散落,房子倒塌後還能不能恢復它原來的模樣……這時候,千萬不能懊惱地呵斥孩子:“看看你,好不容易把房子搭好,我可再不陪你搭了。”
父母應該感同身受,積極的去發現孩子好奇心,在孩子面前做個童心未泯的大孩子,引導他去發現問題,並尋找解決問題的答案吧。月亮的圓缺、四季的更替、植物的生長、道路和樓房的翻新……事實上孩子對“變化”是很敏感的,經常是第一個發現變化,然後還會想要知道:“為什麼變啦?”變化就像是一道裂縫、一個入口,透過它們,孩子得以更深入地去瞭解事物內部和背後的故事。所以想要激發好奇心的話,最簡單就是對孩子說:“快來看呀!小蝌蚪怎麼長出四條腿來啦?”
對於孩子好奇的物件,最好能真的也抱有探究的興趣:“為什麼這個事物令孩子感到好奇?它有什麼特別的?”而非以“不過就是如此這般”的口吻,居高臨下的角度,加以說明。將自己定位在孩子的陪伴者、而非教育者,參與到他的探究性遊戲之中。適時地給出建議,鼓勵他自己動手、動腦,做他的後盾——別忘了,有時候孩子在好奇的同時,對陌生事物也會有某種懼怕情緒!
孩子提出的問題,有些是想到了就提出來問,並沒有經過自己的思考,對這些提問,哪怕父母已經知道了答案,也不必急著告訴孩子,而是啟發孩子先思考。在給孩子解答問題的同時,還應該教給孩子認識世界的科學方法,使孩子學會獨立思考。引導孩子從愛提問發展到會提問、會思考,在解答完孩子的問題之後,再反過來向他提問,引導他更進一步地思考。
總的來說,做父母的應該多多激發孩子的好奇心,讓孩子知道世界上有很多奧妙和疑難,以此激發孩子對世界的探索慾望。點亮孩子好奇心,讓孩子張開想像力的翅膀。
校對 莊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