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別玻璃心,讓孩子堅強起來
更新于:2025-03-26 01:25:01

我曾經是一個很玻璃心的人,小時候經常因為老師或父母的一句批評而情緒低落,甚至哭泣;當別人對我的作品或想法提出建議時,會覺得受到了傷害,甚至懷疑自己,覺得自己做的東西很差勁,很失敗;非常在意別人對自己的評價,一旦有說自己哪裡不好,就會特別糾結,心情很不好等等。側面也可以說,正是這份玻璃心導致我也是一個討好型人格。

我想這應該與我的家庭氛圍有關,我是放養式長大的,平時的生活大多是跟著爺爺一起,而面對父母,大多是指責。例如這個不可以,那個沒做好等等,考試考好了也沒有表揚,考得差就會詢問有什麼問題,做什麼事情都很缺乏父母的肯定,導致我的概念里,就是怎麼做,父母才不會指責我。

這種成長環境讓我逐漸形成了一種取悅他人的思維模式,試圖通過滿足別人的期望來避免指責和批評。然而,這樣的生活方式讓我感到疲憊和壓抑。所以不希望以後自己的孩子變成這樣,希望孩子可以自信、獨立、堅強、有主見。

所以作為父母,我們應該如何讓孩子不要玻璃心,甚至變成討好型人格呢?我想從我的經驗,可以多與孩子溝通,幫助他們告別玻璃心。

1.及時肯定孩子的努力和進步,讓他們感受到自己的價值和能力。

2.創造積極的家庭氛圍,家庭成員之間要相互尊重、關愛,讓孩子感到溫暖和安全。

3.以身作則,作為家長,自己要展現出堅強、樂觀的態度。

4.要傾聽孩子的感受和想法,讓他們知道自己的情緒被重視和理解。

5.樹立正確的成敗觀,讓孩子明白失敗是成功的一部分,鼓勵他們從失敗中吸取經驗教訓。

6.給予適當的挑戰,説明孩子逐步面對困難和挑戰,培養他們的適應能力。

7.培養情緒管理能力,教孩子識別和表達情緒,以及如何應對負面情緒。

8.鼓勵孩子獨立思考問題,培養他們解決問題的能力。

9.定期與孩子溝通,了解他們的內心世界,及時發現並解決可能存在的心理問題。

10.自我反思:作為父母,也要不斷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是否給孩子帶來了積極的影響。

最重要的是,要有耐心和愛心,與孩子建立信任的關係,讓他們知道你會一直支持他們。希望我的經歷能給其他有類似困擾的孩子和家長一些啟示。

校對 莊武